中文摘要 | 第6-7页 |
英文摘要 | 第7-8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2-21页 |
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目的意义 | 第12-14页 |
一、研究背景 | 第12-14页 |
二、研究目的 | 第14页 |
三、研究意义 | 第14页 |
第二节 研究现状 | 第14-19页 |
一、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4-16页 |
二、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6-19页 |
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| 第19页 |
一、研究思路 | 第19页 |
二、研究方法 | 第19页 |
第四节 相关概念界定 | 第19-21页 |
一、交际能力理论 | 第19-20页 |
二、职业英语 | 第20-21页 |
第二章 交际能力理论评介 | 第21-28页 |
第一节 海姆斯的交际能力理论评介 | 第21-22页 |
一、海姆斯的交际能力理论的简介 | 第21页 |
二、海姆斯的交际能力理论的评价 | 第21-22页 |
第二节 卡纳尔和斯温的交际能力理论评介 | 第22-23页 |
一、卡纳尔和斯温的交际能力理论简介 | 第22-23页 |
二、卡纳尔和斯温的交际能力理论评价 | 第23页 |
第三节 巴克曼的交际能力理论评介 | 第23-25页 |
一、巴克曼的交际能力理论简介 | 第23-24页 |
二、巴克曼的交际能力理论评价 | 第24-25页 |
第四节 塞尔斯-穆尔西亚的交际能力理论评介 | 第25-26页 |
一、塞尔斯-穆尔西亚的交际能力理论简介 | 第25页 |
二、塞尔斯-穆尔西亚的交际能力理论评价 | 第25-26页 |
第五节 莫莱利等人的交际能力理论评介 | 第26-28页 |
一、莫莱利等人的交际能力理论简介 | 第26页 |
二、莫莱利等人的交际能力理论评价 | 第26-28页 |
第三章 交际能力理论与职业英语教学 | 第28-33页 |
第一节 交际能力理论的核心概念 | 第28-29页 |
一、莫莱利等人的交际能力理论的核心概念 | 第28-29页 |
二、莫莱利等人的交际能力理论的核心因素 | 第29页 |
第二节 交际能力理论选择的依据 | 第29-31页 |
一、丹顿和杰利理论选择标准 | 第29-30页 |
二、选择莫莱利等人的交际能力理论原因 | 第30-31页 |
第三节 交际能力理论对职业英语教学的启示 | 第31-33页 |
一、交际知识(Knowledge)和技巧(Skills)方面的启示 | 第31页 |
二、交际动机(Motivation)方面的启示 | 第31页 |
三、交际环境的启示 | 第31-33页 |
第四章 广东高职院校职业英语教学现状调查 | 第33-48页 |
第一节 调查方案与调查结果 | 第33-44页 |
一、调查方案与实施 | 第33-34页 |
二、调查结果 | 第34-44页 |
第二节 存在问题及成因 | 第44-48页 |
一、对职业英语课程认识和重视不足 | 第44-45页 |
二、教学目标定位不清晰 | 第45页 |
三、教学内容陈旧,教材匮乏 | 第45-46页 |
四、教学模式落后,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 | 第46-47页 |
五、考核和评价方法不合理 | 第47-48页 |
第五章 基于交际能力理论的广东高职院校职业英语教学改革 | 第48-61页 |
第一节 加强对职业英语的认识,转变职业英语教学观念 | 第48-50页 |
一、学校层面 | 第48-49页 |
二、教师层面 | 第49页 |
三、学生层面 | 第49-50页 |
第二节 以培养交际能力为目标,制订适宜的教学目标 | 第50-52页 |
一、以培养交际能力为目的 | 第50-51页 |
二、明确职业英语的教学目标 | 第51-52页 |
第三节 更新教学内容,编写新教材 | 第52-54页 |
一、教学内容更新 | 第52-53页 |
二、教材编写 | 第53-54页 |
第四节 改革传统教学模式,改进教学方法 | 第54-58页 |
一、改革传统教学模式 | 第54-56页 |
二、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 | 第56-58页 |
第五节 采用“任务型测试”法,完善评估体系 | 第58-61页 |
一、“任务型测试”法简介 | 第59页 |
二、评估体系的完善 | 第59-61页 |
结语 | 第61-6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2-66页 |
附录A:广东省高职院校职业英语教学现状问卷调查表(教师卷) | 第66-68页 |
附录B:广东高职院校职业英语教学现状问卷调查表(学生卷) | 第68-70页 |
附录C:广东省用人企业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职业英语能力需求调查表 | 第70-71页 |
附录D:广东省高职院校职业英语教学情况调查学生访谈提纲 | 第71-72页 |
附录E:广东省高职院校职业英语教学情况调查教师访谈提纲 | 第72-73页 |
致谢 | 第73-74页 |
学位论文数据集表 | 第74-7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