吉汉有关马的词汇对比研究
中文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1 引言 | 第9-16页 |
1.1 选题背景 | 第9页 |
1.2 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9-10页 |
1.2.1 研究目的 | 第9-10页 |
1.2.2 研究意义 | 第10页 |
1.3 文献综述 | 第10-14页 |
1.3.1 国内词汇学相关研究 | 第10-13页 |
1.3.2 吉国及其他国家相关研究 | 第13-14页 |
1.3.3 小结 | 第14页 |
1.4 研究方法 | 第14-15页 |
1.4.1 文献法 | 第14-15页 |
1.4.2 对比分析法 | 第15页 |
1.4.3 访谈法 | 第15页 |
1.5 研究对象及思路 | 第15-16页 |
1.5.1 研究对象 | 第15页 |
1.5.2 研究思路 | 第15-16页 |
2 吉汉马体词汇系统对比 | 第16-22页 |
2.1 吉汉马体词汇系统概述 | 第16-17页 |
2.2 吉语马体词汇系统 | 第17-20页 |
2.3 汉语马体词汇系统 | 第20页 |
2.4 小结 | 第20-22页 |
3 吉汉有关马的分类词汇对比分析 | 第22-37页 |
3.1 吉语有关马的分类 | 第23-30页 |
3.1.1 根据马的岁口大小来分类 | 第23-24页 |
3.1.2 根据马的生育状况来分类 | 第24-25页 |
3.1.3 根据马的毛色来分类 | 第25-26页 |
3.1.4 与马有关的民间游戏及竞技词汇 | 第26-29页 |
3.1.5 与马有关的衍生词汇 | 第29-30页 |
3.1.6 根据其它特点来分类 | 第30页 |
3.2 汉语有关马的分类 | 第30-35页 |
3.2.1 根据马的年龄及生育能力来分类 | 第32-33页 |
3.2.2 根据马的体能、优劣与身高来分类 | 第33页 |
3.2.3 根据马的功能、用途来分类 | 第33-34页 |
3.2.4 根据马的毛色来分类 | 第34-35页 |
3.2.5 根据马的出产地域来分类 | 第35页 |
3.3 小结 | 第35-37页 |
4 吉汉与马有关的装配词汇对比分析 | 第37-51页 |
4.1 与马有关的装配词汇总述 | 第37页 |
4.2 吉语中马的装配词汇及制作工艺 | 第37-43页 |
4.2.1 吉语中与马有关的装配词汇 | 第38-40页 |
4.2.2 吉语中马具不同部分名称及制作技术 | 第40-43页 |
4.3 汉语马的装配历史及其词汇 | 第43-50页 |
4.3.1 汉语中马的装配历史 | 第43-47页 |
4.3.2 汉语中与马有关的装配词汇 | 第47-50页 |
4.4 小结 | 第50-51页 |
5 吉汉涉及马的谚语文化对比分析 | 第51-56页 |
5.1 吉语中有关马的谚语分析 | 第51-53页 |
5.1.1 有关人生哲理的马谚语 | 第51-52页 |
5.1.2 有关交友之道和团结互助精神的马谚语 | 第52页 |
5.1.3 比喻孩子的马谚语 | 第52页 |
5.1.4 有关男性英雄形象的马谚语 | 第52-53页 |
5.2 汉语中有关马的谚语分析 | 第53-54页 |
5.2.1 描绘人生百态的涉马谚语 | 第53页 |
5.2.2 关于人生哲理的涉马谚语 | 第53-54页 |
5.2.3 权贵文化类型的涉马谚语 | 第54页 |
5.2.4 以性别形象出现的涉马谚语 | 第54页 |
5.3 小结 | 第54-56页 |
6 结论 | 第56-57页 |
附录 | 第57-70页 |
附一 吉尔吉斯语马体词汇表 | 第57-59页 |
附二 吉语有关马的分类词汇表 | 第59-63页 |
附三 吉语有关马的装配词汇词汇表 | 第63-64页 |
附四 欧亚大陆发现的有关马车的岩画 | 第64-65页 |
附五 吉尔吉斯族马具图 | 第65-66页 |
附六 安阳考古发现图 | 第66-67页 |
附七 中国古代马鞍的形制演变情况表 | 第67-68页 |
附八 与“辔”有关的词表 | 第68-69页 |
附九 汉族传统马具示意图 | 第69-7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0-74页 |
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| 第74-75页 |
后记 | 第7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