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中等教育论文--各科教学法、教学参考书论文--历史、地理论文--地理论文

高中地理课堂和谐师生关系建构研究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-7页
1 引言第11-19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研究背景第1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研究意义第11-12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第12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国外研究现状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国内研究概况第14-16页
    1.3 研究目的、方法、技术线路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目标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研究方法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技术路线第17-18页
    1.4 研究的创新与特色第18-19页
2 地理课堂和谐师生关系概述与理论基础第19-25页
    2.1 地理“和谐师生关系”相关概念界定第19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关于“和谐”的描述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“师生关系”的概述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地理课和谐师生关系的涵义与特点第20-23页
    2.2 理论基础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社会主义和谐理论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内尔·诺丁斯的关怀理论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人本主义理论第24-25页
3 高中地理课堂师生关系现状调查与分析第25-45页
    3.1 调查目的和调查方式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基于问卷的调查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基于课堂的观察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基于教师的访谈第25-26页
    3.2 高中地理课堂师生关系的特点第26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整体态势良好第26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学生需求层次差异明显第28-32页
    3.3 地理课堂师生关系现存问题第32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地理师生主体间不平等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师生心理距离较远第33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地理教学趣味性不强第36-40页
    3.4 地理课堂师生关系不和谐归因分析第40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观念因素第40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环境因素第42-44页
    3.5 小结第44-45页
4 高中地理课堂和谐师生关系建构的原则与策略第45-55页
    4.1 和谐师生关系建构原则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平等性原则第4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认同与爱的原则第4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发展性原则第4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4 差异性原则第45-46页
    4.2 地理课堂和谐师生关系的建构策略第46-5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树立平等的师生观和学科观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加强师生情感交流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建设开放的地理课程第47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第50-5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5 创设良好平台与环境第52-54页
    4.3 小结第54-55页
5 结论与展望第55-57页
    5.1 基本结论第55-56页
    5.2 存在不足第56页
    5.3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第56-57页
参考文献第57-60页
附录第60-63页
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第63-64页
致谢第64-65页

论文共6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5个中国绵羊群体KAPs基因的遗传变异研究
下一篇:高寒牧区草食家畜秸秆颗粒补饲料的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