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中文摘要 | 第3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页 |
| 绪论 | 第7-10页 |
| 第一章 从“干”的字源的角度考察研究 | 第10-25页 |
| 第一节“干”源于不同的古汉字 | 第10-11页 |
| 第二节 古汉字“干”、“幹”、“乾”的读音及语音演变 | 第11-15页 |
| 一、“干”的读音 | 第11-13页 |
| 二、“幹”的读音 | 第13-14页 |
| 三、“乾”的读音 | 第14-15页 |
| 四、“gān”音和“gàn”音的演变 | 第15页 |
| 第三节 古汉字“干”、“幹”、“乾”的释义及意义演变 | 第15-23页 |
| 一、“干”的释义 | 第15-17页 |
| 二、“幹”的释义 | 第17-18页 |
| 三、“乾”的释义 | 第18-20页 |
| 四、现代汉语中“干(gān/gàn)”的语义的发展和消亡 | 第20-23页 |
| 本章小结 | 第23-25页 |
| 第二章 “干(gān/gàn)”的词性、用法分析 | 第25-56页 |
| 第一节 动词“干(gàn)”的分析 | 第25-41页 |
| 一、普通动词“干(gàn)” | 第25-39页 |
| 二、特殊动词“干(gàn)” | 第39-41页 |
| 第二节 名词“干(gān)”的分析 | 第41-44页 |
| 一、名词“干”的两种主要形式 | 第41-43页 |
| 二、名词“干”的儿化韵现象 | 第43-44页 |
| 第三节 形容词“干(gān)”的分析 | 第44-45页 |
| 第四节 副词“干(gān)”的分析 | 第45-48页 |
| 一、副词“干”的本来意义的分析 | 第45-46页 |
| 二、副词“干”和“光、只、就、仅(仅)”的辨析 | 第46-48页 |
| 第五节 与“干(gān/gàn)”相关的惯用格式 | 第48-55页 |
| 一、“干(gān)打雷不下雨”格式 | 第49-50页 |
| 二、“越干(gàn)越X”格式 | 第50-52页 |
| 三、“让/能/想/爱干(gàn)什么就干什么”格式 | 第52-55页 |
| 本章小结 | 第55-56页 |
| 第三章 “干(gān/gàn)”的易混问题研究 | 第56-64页 |
| 第一节 “干(gān/gàn)”的语音混淆问题 | 第56-58页 |
| 一、先入为主的读音习惯造成误读 | 第56-57页 |
| 二、“约定俗成”造成误读 | 第57-58页 |
| 第二节 “干”的字形、语义混淆问题 | 第58-60页 |
| 一、字形相似造成语义混淆 | 第58-59页 |
| 二、意义不明确造成词义混淆 | 第59-60页 |
| 第三节 语音、语义、字形混淆问题 | 第60-62页 |
| 一、“干(gàn)吗”与“干(gàn) +吗”的语音、语义、字形混淆 | 第60-61页 |
| 二、“干(gàn)吗”和“干(gàn)嘛”的语音、语义、字形混淆 | 第61-62页 |
| 本章小结 | 第62-64页 |
| 结语 | 第64-65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5-68页 |
|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68-69页 |
| 致谢 | 第69-7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