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教育论文--电化教育论文--计算机化教学论文

基于用户体验的高校在线教育APP界面设计研究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页
1 绪论第9-16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第9-1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国家高等学历教育的发展战略需要第9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目前的教育类APP存在的问题第9-10页
    1.2 研究现状第10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手机APP界面研究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高校类APP界面研究第11-12页
    1.3 研究内容第12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当前在线教育类APP的发展状况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高校在线教育APP界面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高校在线教育APP能够提供的内容、资源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4 基于用户体验的高校在线教育APP界面设计研究第13-14页
    1.4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4页
    1.5 研究方法第14-15页
    1.6 研究创新点和难点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6.1 研究创新点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1.6.2 研究难点第15-16页
2 在线教育APP发展与智能手机APP界面设计及用户体验概述第16-26页
    2.1 在线教育APP的发展与趋势第16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在线教育APP的发展概况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在线教育APP的发展阶段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在线教育类APP存在的问题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在线教育APP的发展趋势第18-19页
    2.2 智能手机APP界面设计概述第19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手机APP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智能手机与其他电子设备的区别第19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高校APP界面设计的复杂性和重要性第22页
    2.3 用户体验的相关概述第22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用户体验的概念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高校在线教育APP用户体验的要素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基于用户体验的高校在线教育APP设计流程第24-26页
3 影响高校在线教育APP界面设计用户体验的因素第26-35页
    3.1 影响高校在线教育APP界面设计用户体验的物理属性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智能手机的硬件属性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智能手机的操作系统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智能手机的传感技术第27页
    3.2 影响高校在线教育APP界面设计用户体验的人为因素第27-28页
    3.3 影响高校在线教育APP界面设计用户体验的技术因素第28-29页
    3.4 影响高校在线教育APP界面设计用户体验的使用场景因素第29-30页
    3.5 影响高校在想教育APP界面设计用户体验的内容因素第30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5.1 原创的系统化、优质化内容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5.2 线下资源的合理转化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3.5.3 为用户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法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5.4 尝试翻转课堂的新型教育模式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5.5 技术服务与内容第33-35页
4 基于用户体验的高校在线教育APP界面设计第35-50页
    4.1 界面布局第35-3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界面布局的常见类型第35-37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界面布局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第37-38页
    4.2 图标第38-4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启动图标及设计第38-4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APP内部界面的图标设计第40-41页
    4.3 色彩第41-4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色彩的视觉感知与心理呈现第41-4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色彩在高校APP界面设计中的运用第43-44页
    4.4 文字第44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字体第44-46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字号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字距和行距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4.4.4 文字色彩第47-48页
    4.5 "动效"的兴起第48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5.1 引导页面的动效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5.2 转场动效第49-50页
结论第50-51页
参考文献第51-53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53-54页
致谢第54页

论文共5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大学生成人依恋、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
下一篇: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在青海省大学生中的实证研究--基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