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4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页 |
| 第一章 引言 | 第8-11页 |
| 一、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8-9页 |
| 二、学术背景 | 第9-10页 |
| 三、选题的理论意义及实用价值 | 第10-11页 |
| 第二章 中国民族声乐演唱艺术多样的历史状况 | 第11-20页 |
| 一、19 世纪末到当代民族声乐演唱风格的多样 | 第11-14页 |
| (一)中国民族声乐演唱艺术界定 | 第11页 |
| (二)近代到建国前中国民族声乐演唱状态 | 第11-12页 |
| (三)20 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初中国民族声乐演唱风格多样 | 第12-14页 |
| (四)90 年代末中国民族声乐演唱风格发生改变 | 第14页 |
| 二、不同地域民族声乐演唱风格的多样 | 第14-17页 |
| (一)火热奔放的新疆民歌 | 第15页 |
| (二)神秘自由的西藏民二 | 第15-16页 |
| (三)粗犷豪迈的陕北民歌 | 第16-17页 |
| 三、不同的演唱者对同一民族声乐作品的演唱风格的多样化 | 第17-20页 |
| 第三章“民通”“民美”对民族声乐演唱艺术的突破与创新 | 第20-27页 |
| 一、“民通”演唱艺术分析 | 第20-24页 |
| (一)“民通”唱法的含义和特点 | 第20-21页 |
| (二)“民通”唱法的代表人物及作品分析 | 第21-24页 |
| 二、“民美”演唱艺术分析 | 第24-27页 |
| (一)“民美”唱法的含义 | 第24页 |
| (二)“民美”唱法的特点 | 第24-25页 |
| (三)“民美”唱法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分析 | 第25-27页 |
| 第四章 当代民族声乐演唱艺术多样化发展新走向 | 第27-38页 |
| 一、从创作看民族声乐演唱多样的要求 | 第27-34页 |
| (一)传统民歌改编的新样态 | 第27-29页 |
| (二)“新民歌”的新特点 | 第29-30页 |
| (三)戏曲改编民歌的新面貌 | 第30-31页 |
| (四)民族歌剧演唱的创新 | 第31-32页 |
| (五)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新登场 | 第32-34页 |
| 二、从演唱风格看民族声乐的多样化色彩 | 第34-35页 |
| 三、从艺术修养看民族声乐演唱者的多元知识结构 | 第35-36页 |
| 四、多样化发展历程中的问题及思考 | 第36-38页 |
| 结语 | 第38-39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39-42页 |
| 个人简介 | 第42-43页 |
| 致谢 | 第4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