格式塔心理学原理在地理读图能力培养中的运用
| 摘要 | 第1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10页 |
| 1 绪论 | 第10-16页 |
| ·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10-11页 |
| ·研究背景 | 第10-11页 |
| ·研究意义 | 第11页 |
| ·国内外文献综述 | 第11-13页 |
| ·国外文献综述 | 第11-12页 |
| ·国内文献综述 | 第12-13页 |
| ·研究目的与内容 | 第13页 |
| ·研究目的 | 第13页 |
| ·研究内容 | 第13页 |
| ·研究思路与方法 | 第13-16页 |
| ·研究思路 | 第13-15页 |
| ·研究方法 | 第15-16页 |
| 2 格式塔心理学 | 第16-21页 |
| ·格式塔心理学概述 | 第16页 |
| ·格式塔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| 第16-17页 |
| ·格式塔心理学的完形法则思想 | 第17-21页 |
| ·轮廓与主观轮廓 | 第17-18页 |
| ·图形与背景 | 第18页 |
| ·接近或邻近法则 | 第18-19页 |
| ·相似性法则 | 第19页 |
| ·闭合倾向法则 | 第19-20页 |
| ·简单性法则 | 第20-21页 |
| 3 格式塔与地图符号的关系 | 第21-27页 |
| ·地图信息的传播与接收 | 第21-22页 |
| ·地图传播者的制约 | 第21页 |
| ·地图受传者的制约 | 第21-22页 |
| ·格式塔完形法则与地图符号的对应性 | 第22-25页 |
| ·地图的轮廓与主观轮廓 | 第22-24页 |
| ·地图的目标与背景关系 | 第24页 |
| ·地图符号中的接近性法则 | 第24页 |
| ·地图符号中的相似性法则 | 第24页 |
| ·地图符号的闭合倾向 | 第24页 |
| ·地图符号中的简单性法则 | 第24-25页 |
| ·格式塔与地图视觉感受的认知过程 | 第25-27页 |
| ·对地图直接信息的阅读 | 第25页 |
| ·对地图间接信息的阅读 | 第25-27页 |
| 4 地理读图中格式塔原理的实施 | 第27-44页 |
| ·格式塔原理与培养地理读图能力的关系 | 第27-28页 |
| ·运用格式塔获取地理信息的方法 | 第28-30页 |
| ·删除地图中的干扰符号 | 第28页 |
| ·聚合彼此邻近的地图符号 | 第28-29页 |
| ·提取相似的地图符号 | 第29页 |
| ·填补空缺的地理图形 | 第29-30页 |
| ·挖掘地理图形的轮廓 | 第30页 |
| ·格式塔原理在地理读图中的运用示例 | 第30-39页 |
| ·轮廓与主观轮廓的运用 | 第30-32页 |
| ·图形与背景的运用 | 第32-33页 |
| ·接近与邻近法则的运用 | 第33-35页 |
| ·闭合倾向性法则的运用 | 第35-37页 |
| ·相似性法则的运用 | 第37-38页 |
| ·简单性法则的运用 | 第38-39页 |
| ·运用格式塔原理需注意的事项 | 第39-40页 |
| ·把握好各个符号之间的联系 | 第39页 |
| ·图形需共同作用于眼和脑 | 第39-40页 |
| ·综合运用格式塔法则 | 第40页 |
| ·格式塔图形与基础知识相结合 | 第40页 |
| ·格式塔原理在地理教学中的案例设计 | 第40-44页 |
| ·运用格式塔原理读图的教学实践 | 第40-42页 |
| ·实施格式塔原理的效果分析 | 第42-43页 |
| ·格式塔原理运用的优势与不足 | 第43-44页 |
| 5 结论 | 第44-46页 |
| ·主要结论 | 第44页 |
| ·后续研究 | 第44-46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6-48页 |
| 附录: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获奖情况 | 第48-49页 |
| 致谢 | 第49-5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