致谢 | 第1-5页 |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8页 |
缩略词表 | 第8-9页 |
目录 | 第9-12页 |
1 绪论 | 第12-20页 |
·课题背景及意义 | 第12-15页 |
·Flash存储器的发展与现状 | 第15-16页 |
·电荷泵在Flash存储器中的作用 | 第16-18页 |
·本文的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 | 第18-19页 |
·论文的组织结构 | 第19-20页 |
2 高压发生器的发展及常见电荷泵的结构 | 第20-34页 |
·高压发生器的发展历程 | 第20-22页 |
·变压器高压产生电路 | 第20页 |
·Cockcroft-Walton高压产生电路 | 第20-21页 |
·Boost变换器 | 第21页 |
·电荷泵(Charge Pump) | 第21-22页 |
·高压产生电路主要性能比较 | 第22页 |
·常见的电荷泵电路结构及其特征 | 第22-30页 |
·Dickson电荷泵 | 第22-24页 |
·多相时钟电荷泵 | 第24-25页 |
·栅交叉耦合电荷泵 | 第25-27页 |
·Makowski电荷泵 | 第27页 |
·两相倍压器电荷泵 | 第27-28页 |
·CTS(Charge Transfer Switches)电荷泵 | 第28-30页 |
·电荷泵稳压调制系统 | 第30-33页 |
·后调制稳压模式 | 第30页 |
·电平检测稳压模式 | 第30-31页 |
·SKIP调制稳压模式 | 第31-32页 |
·VFM频率调制稳压模式 | 第32页 |
·电流调制稳压模式 | 第32-3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3-34页 |
3 电荷泵电路的工作原理分析 | 第34-48页 |
·电荷泵电路的基本原理 | 第34-36页 |
·Dickson电荷泵 | 第36-45页 |
·静态工作原理分析 | 第36-40页 |
·动态工作原理分析 | 第40-45页 |
·栅交叉耦合结构电荷泵的稳态分析 | 第45-46页 |
·两种电荷泵结构主要性能比较 | 第46-47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7-48页 |
4 Flash存储器高效率位线驱动器的设计 | 第48-90页 |
·传统电荷泵系统结构 | 第48-52页 |
·高效率位线驱动器的电路设计 | 第52-65页 |
·自动增益切换模块 | 第53-57页 |
·轻载电流检测模块 | 第57-61页 |
·输出电压调制模块 | 第61-62页 |
·混合型调制稳压系统 | 第62-65页 |
·其他子电路模块设计 | 第65-77页 |
·电流偏置电路的设计 | 第65-66页 |
·高阶带隙基准源的设计 | 第66-70页 |
·输入电压检测电路的设计 | 第70-71页 |
·误差放大器的设计 | 第71-74页 |
·电平移位电路的设计 | 第74-75页 |
·时钟产生电路的设计 | 第75-77页 |
·系统仿真结果 | 第77-88页 |
·静态负载电流仿真结果 | 第77-86页 |
·动态负载电流仿真结果 | 第86-88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88-90页 |
5 总结和展望 | 第90-92页 |
·总结 | 第90-91页 |
·展望 | 第91-9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2-96页 |
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| 第96页 |
作者简历 | 第96页 |
发表和录用的文章及专利 | 第9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