缄默知识理论对地理教学的启示
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7页 |
1 引言 | 第7-10页 |
·问题的提出 | 第7-8页 |
·国内外研究综述 | 第8-9页 |
·国外关于缄默知识的研究综述 | 第8-9页 |
·国内关于缄默知识的研究综述 | 第9页 |
·研究意义、思路与方法 | 第9-10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9-10页 |
·研究思路 | 第10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0页 |
2 缄默知识和地理缄默知识 | 第10-12页 |
·缄默知识的内涵 | 第10-11页 |
·缄默知识和显性知识的关系 | 第11-12页 |
·缄默知识和显性知识的差异 | 第11页 |
·缄默知识和显性知识的联系 | 第11-12页 |
·地理缄默知识 | 第12页 |
3 地理缄默知识的特性与表现 | 第12-15页 |
·地理缄默知识的特性 | 第12-13页 |
·个体性 | 第12页 |
·情境性 | 第12-13页 |
·实践性 | 第13页 |
·地理缄默知识的表现 | 第13-15页 |
·地理学科内容的缄默知识 | 第13-14页 |
·地理教师教学过程的缄默知识 | 第14页 |
·学生地理学习过程的缄默知识 | 第14-15页 |
·师生交往过程的缄默知识 | 第15页 |
4. 地理缄默知识“显性化”的过程和途径 | 第15-17页 |
·地理缄默知识的“显性化”过程 | 第15-16页 |
·地理缄默知识的“显性化”途径 | 第16-17页 |
·顿悟 | 第16页 |
·导师制 | 第16-17页 |
·内隐学习 | 第17页 |
·非正式学习 | 第17页 |
5 缄默知识对地理教学的启示 | 第17-23页 |
·更新教学观念 | 第17-18页 |
·改变教学策略 | 第18-21页 |
·指导观察,直观感知地理现象 | 第18页 |
·创设情境,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| 第18-19页 |
·重视实践,鼓励学生亲身体验 | 第19-20页 |
·模拟实验,提高学生分析能力 | 第20页 |
·讨论交流,促进缄默知识外显 | 第20-21页 |
·改善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 | 第21-23页 |
·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| 第21页 |
·运用多种评价方式 | 第21-22页 |
·提供充足的实验条件 | 第22页 |
·建设多样化的野外实习基地 | 第22-23页 |
6 结语 | 第23-2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24-25页 |
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25-26页 |
致谢 | 第2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