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10页 |
| 第1章 绪论 | 第10-17页 |
| ·论文研究的背景 | 第10页 |
| ·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10-11页 |
| ·论文研究的目的 | 第10-11页 |
| ·论文研究的意义 | 第11页 |
| 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4页 |
| ·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2页 |
| ·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2-14页 |
| ·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| 第14页 |
| ·论文的总体思路及主要内容 | 第14-15页 |
| ·论文的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| 第15-17页 |
| ·论文研究方法 | 第15-16页 |
| ·论文创新之处 | 第16-17页 |
| 第2章 地方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的特色分析 | 第17-31页 |
| ·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分析 | 第17-22页 |
| ·应用型人才培养 | 第17-18页 |
| ·地方本科高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案例 | 第18-20页 |
| ·应用型人才培养成功案例的特色分析 | 第20-22页 |
| ·地方本科高校研究型人才培养特色分析 | 第22-27页 |
| ·研究型人才培养 | 第22-23页 |
| ·地方本科高校的研究型人才培养案例 | 第23-26页 |
| ·研究型人才培养成功案例的特色分析 | 第26-27页 |
| ·地方本科高校复合型人才培养特色分析 | 第27-30页 |
| ·复合型人才培养 | 第27页 |
| ·地方本科高校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案例 | 第27-29页 |
| ·复合型人才培养成功案例的特色分析 | 第29-30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30-31页 |
| 第3章 地方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特色范式分析 | 第31-46页 |
| ·地方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特色范式的分析思路 | 第31页 |
| ·T-P-R 三段式的分析思路 | 第31页 |
| ·特色范式的两个维度 | 第31页 |
| ·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范式分析 | 第31-35页 |
| ·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| 第32-33页 |
| ·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措施 | 第33-34页 |
| ·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结果 | 第34-35页 |
| ·应用型人才培养目前存在的不足 | 第35页 |
| ·地方本科高校研究型人才培养特色范式分析 | 第35-39页 |
| ·研究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| 第35-36页 |
| ·研究型人才培养的措施 | 第36-38页 |
| ·研究型人才培养的结果 | 第38页 |
| ·研究型人才培养目前存在的不足 | 第38-39页 |
| ·地方本科高校复合型人才培养特色范式分析 | 第39-43页 |
| ·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| 第39-40页 |
| ·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措施 | 第40-42页 |
| ·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结果 | 第42页 |
| ·复合型人才培养目前存在的不足 | 第42-43页 |
| ·地方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特色范式的初步归纳 | 第43-44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4-46页 |
| 第4章 地方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特色的评价 | 第46-54页 |
| ·评价方法的选取 | 第46-48页 |
| ·改进层次分析法 IAHP | 第46页 |
| ·IAHP 方法的流程 | 第46-48页 |
| ·基于 IAHP 的地方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特色的评价框架 | 第48-51页 |
| ·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| 第49-51页 |
| ·评价指标权重的计算 | 第51页 |
| ·地方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特色评价的案例 | 第51-53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53-54页 |
| 第5章 地方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特色发展的对策 | 第54-58页 |
| ·加快观念和质量创新,稳步推进人才培养特色 | 第54页 |
| ·积极调整学科专业建设,全面提高办学质量 | 第54-55页 |
| ·加强师资队伍建设,创新育人管理机制 | 第55-56页 |
| ·开展创新实践活动,营造和谐校园氛围 | 第56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56-58页 |
| 结论 | 第58-59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9-63页 |
|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| 第63-64页 |
| 致谢 | 第6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