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仿译在中国古诗英译派别中的比较优势
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9页 |
绪论 | 第9-13页 |
第一章 中国古诗英译概述 | 第13-22页 |
·中英传统诗差异 | 第13-16页 |
·中国古诗特点 | 第14-15页 |
·英文格律诗特点 | 第15-16页 |
·中国古诗英译的意义 | 第16-17页 |
·古诗英译与其他文学体裁翻译的异同 | 第17-22页 |
·中国古诗的可译度 | 第18-19页 |
·古诗英译的标准 | 第19-22页 |
第二章 中国古诗英译的主要派别 | 第22-31页 |
·格律诗体派 | 第22-23页 |
·自由诗体派 | 第23-24页 |
·仿译派 | 第24-25页 |
·古诗英译的其他策略 | 第25-31页 |
·以画代诗 | 第26-27页 |
·朗诵唱盘 | 第27-28页 |
·拼音 | 第28页 |
·书法 | 第28-29页 |
·逐字翻译 | 第29-31页 |
第三章 中国古诗英译的主流派别——仿译 | 第31-41页 |
·仿译的理论依据 | 第31-36页 |
·翻译目的论角度 | 第31页 |
·改写理论的角度 | 第31-32页 |
·过程论的角度 | 第32-34页 |
·仿译中的"忠实" | 第34-36页 |
·仿译的实践效果 | 第36页 |
·其他流派理论上的不足 | 第36-38页 |
·因韵害义,"不忠的美人" | 第36-37页 |
·亦步亦趋,以译者为中心 | 第37-38页 |
·只从瞬时角度、静态地去理解、实施"忠实"标准 | 第38页 |
·非"以诗译诗" | 第38页 |
·其他流派的实践上的不足 | 第38-41页 |
第四章 结语 | 第41-4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2-45页 |
致谢 | 第4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