城乡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问题研究--以山东省为例
中文摘要 | 第1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0页 |
绪论 | 第10-23页 |
一、选题的缘起 | 第10页 |
二、研究的意义 | 第10-12页 |
三、国内外研究综述 | 第12-20页 |
四、相关概念界定 | 第20-21页 |
五、研究思路和方法 | 第21-23页 |
第一章 城乡义务教育师资均衡的理论支撑 | 第23-28页 |
一、城乡义务教育师资均衡的理论基础 | 第23-25页 |
二、城乡义务教育师资均衡的执行原则 | 第25-28页 |
第二章 城乡义务教育师资不均衡外在表现 | 第28-33页 |
一、农村教师学历层次偏低,中高级教师比例小 | 第28-29页 |
二、农村教师年龄结构老化,专任教师结构性缺编 | 第29-30页 |
三、农村教师培训层次低,流失现象严重 | 第30-31页 |
四、农村教师数量不足,代课教师问题突出 | 第31-33页 |
第三章 城乡义务教育师资不均衡结果探究 | 第33-40页 |
一、师资不均衡对教师的负面影响 | 第33-35页 |
二、师资不均衡对学生的消极作用 | 第35-37页 |
三、师资不均衡对义务教育的不利影响 | 第37-40页 |
第四章 城乡义务教育师资不均衡原因分析 | 第40-48页 |
一、“积重难返”的重点学校制度 | 第40-42页 |
二、“城乡倒挂”的教师编制标准 | 第42-44页 |
三、“进退失据”的教师流动政策 | 第44-46页 |
四、“后继乏力”的教育监督制度 | 第46-48页 |
第五章 城乡义务教育师资均衡的政策措施 | 第48-60页 |
一、统一城乡学校建校标准,推进农村学校布局调整 | 第48-51页 |
二、完善教师资格证书制度,加强农村教师职后培训 | 第51-53页 |
三、促进教师科学合理流动,推动农村人事制度改革 | 第53-57页 |
四、健全教育监督监察机制,发挥“第三方”监督作用 | 第57-60页 |
结语 | 第60-62页 |
注释 | 第62-6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6-70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70-71页 |
后记 | 第7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