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化学工业论文--其他化学工业论文--发酵工业论文--一般性问题论文--发酵工艺论文

苝醌类色素液态发酵及其分离纯化的研究

摘要第1-4页
Abstract第4-6页
目录第6-9页
第一章 绪论第9-19页
   ·光敏剂概述第9-10页
     ·光敏剂与光动力学疗法第9页
     ·光敏剂的发展第9-10页
     ·光动力学疗法机制第10页
   ·苝醌类化合物第10-14页
     ·竹红菌素的介绍第11-13页
     ·竹红菌素的应用第13页
     ·痂囊腔菌素及其应用第13-14页
   ·天然产物分离纯化方法第14-16页
     ·色素传统提取技术第14-15页
     ·分离纯化天然色素的新型技术第15-16页
   ·论文的研究目的、意义和内容第16-19页
第二章 材料与方法第19-29页
   ·实验仪器和主要试剂第19-20页
     ·主要试剂第19页
     ·实验仪器第19页
     ·菌种第19页
     ·培养基第19页
     ·孢子悬浮液的制备第19-20页
   ·方法第20-29页
     ·高效液相色谱(HPLC)检测方法的优化第20-21页
     ·苝醌类化合物总量分光光度检测方法的优化第21-22页
     ·竹黄菌生长规律的研究第22页
     ·竹黄菌液态发酵培养基的确定第22-23页
     ·优化培养基组成的旋转中心组合实验(CCD)第23-24页
     ·竹黄菌液态发酵条件的选择第24页
     ·发酵罐放大实验第24页
     ·色素提取工艺的研究第24-25页
     ·色素纯化工艺的研究第25-27页
     ·竹红菌甲素和囊腔菌素C 的验证第27-29页
第三章 结果与讨论第29-59页
   ·高效液相检测方法的优化第29-33页
     ·色谱柱的选择第29页
     ·色谱条件的确定第29-31页
     ·竹红菌甲素(HA)和痂囊腔菌素C(EC)回归方程的建立第31页
     ·竹红菌甲素(HA)和痂囊腔菌素C(EC)检测方法验证第31-33页
     ·结论第33页
   ·苝醌类化合物总量分光光度检测方法的优化第33-35页
     ·色素中杂质的影响第33-34页
     ·苝醌类化合物总量分光光度法检测标准方程第34-35页
     ·苝醌类化合物分光光度检测方法验证实验第35页
   ·竹黄菌生长规律的研究第35-36页
     ·竹黄菌液态发酵生长曲线的测定第35-36页
     ·不同接种方式以及最佳接种时间的确定第36页
   ·竹黄菌液态发酵培养基的确定第36-40页
     ·硫酸镁添加量的确定第36-37页
     ·氮源和碳源种类的选择第37-38页
     ·蛋白胨和葡萄糖浓度的确定第38-39页
     ·NaCl 添加量的选择第39-40页
   ·优化培养基组成的中心组合实验(CCD)第40-42页
   ·竹黄菌液态发酵条件的研究第42-44页
     ·初始pH 的确定第42-43页
     ·装液量的选择第43页
     ·接种量的选择第43-44页
   ·发酵罐放大实验第44-45页
   ·提取工艺的研究第45-47页
     ·提取溶剂的选择第45页
     ·料液比对提取率的影响第45-46页
     ·提取时间和乙醇浓度对提取率的影响第46页
     ·提取温度对提取率的影响第46-47页
     ·提取次数的确定第47页
     ·提取工艺总结第47页
   ·乙醇提取液的处理第47-50页
     ·萃取剂的选择第47-48页
     ·萃取剂用量的选择第48-49页
     ·萃取次数第49页
     ·萃取工艺总结第49-50页
   ·色素纯化工艺研究第50-59页
     ·吸附剂的选择第50页
     ·动态层析流动相的选择第50-53页
     ·柱长的选择第53页
     ·流速的选择第53-54页
     ·层析柱纯化工艺总结第54页
     ·利用高效液相进一步分离组分1 和组分2第54-55页
     ·竹红菌甲素(HA)和痂囊腔菌素C(EC)和的验证第55-59页
结论与展望第59-61页
   ·主要结论第59-60页
   ·展望第60-61页
致谢第61-63页
参考文献第63-67页
附录:作者在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7页

论文共6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碱性芽孢杆菌γ-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的产物特异性及晶体结构初步研究
下一篇:德氏根酶产延胡索酸的发酵过程优化与羧化途径强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