徐州琴书音乐研究
中文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8页 |
引言 | 第8-10页 |
第一章 徐州琴书的历史渊源 | 第10-12页 |
一、徐州琴书的形成 | 第10-11页 |
(一) 三弦 | 第10-11页 |
(二) 丝弦 | 第11页 |
二、徐州琴书的发展成熟 | 第11-12页 |
(一) 唱扬琴 | 第11-12页 |
(二) 徐州琴书 | 第12页 |
第二章 徐州琴书的基本概貌 | 第12-15页 |
一、徐州琴书的体裁 | 第12-13页 |
二、徐州琴书的题材内容 | 第13-14页 |
三、徐州琴书的表演形式 | 第14页 |
四、徐州琴书的风格流派 | 第14-15页 |
第三章 徐州琴书的生存空间 | 第15-16页 |
一、流传区域 | 第15页 |
二、文化环境 | 第15-16页 |
第四章 徐州琴书的音乐本体分析 | 第16-42页 |
一、徐州琴书的音乐体制 | 第16-31页 |
(一) 联曲体 | 第16-25页 |
(二) 主曲体 | 第25-31页 |
二、徐州琴书的语言特征 | 第31-35页 |
(一) 徐州地区方言特征 | 第31-32页 |
(二) 徐州方言在琴书艺术中的应用 | 第32-33页 |
(三) 徐州琴书唱词的曲文辞格与韵辙 | 第33-35页 |
三、徐州琴书的伴奏乐器与伴奏 | 第35-42页 |
(一) 徐州琴书的伴奏乐器 | 第35-36页 |
(二) 徐州琴书的伴奏 | 第36-42页 |
第五章 徐州琴书的文化内涵透视及功能分析 | 第42-44页 |
一、徐州琴书的文化内涵 | 第42页 |
二、徐州琴书的功能分析 | 第42-44页 |
(一) 徐州琴书的审美功能 | 第42-43页 |
(二) 徐州琴书的非审美功能 | 第43-44页 |
第六章 徐州琴书在新时代的发展与传承 | 第44-50页 |
一、徐州琴书在新时代的发展 | 第44-46页 |
二、徐州琴书在新时代传承载体的多元化 | 第46-48页 |
三、进一步完善徐州琴书的思考 | 第48-50页 |
结语 | 第50-5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1-52页 |
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| 第52-53页 |
致谢 | 第53-54页 |
附录一 | 第54-55页 |
附录二 | 第55-56页 |
附录三 | 第56-57页 |
附录四 | 第57-58页 |
附录五 | 第58-5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