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语言、文字论文--汉语论文--语义、词汇、词义(训诂学)论文--词源学(字源学)论文

基于《说文解字》声训材料的同源词考证

中文摘要第3-4页
Abstract第4页
第一章 绪论第8-26页
    一、选题缘起第8-9页
    二、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-21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《说文解字》声训的研究第9-16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同源词的研究第16-21页
    三、研究目的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学术研究价值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人文历史价值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社会实践价值第22页
    四、研究方法第22-23页
    五、语料来源第23页
    六、研究术语及符号第23-26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直接声训与间接声训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所用的拟音系统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语音关系分类第25-26页
第二章 研究的理论依据第26-36页
    一、声训第26-33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声训的外在形式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声训的定义及功用第27-30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声训的时间范围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(四) 声训与“右文说”(声训与“母文说”)第30-33页
        (五) 声训与“因声求义”第33页
    二、《说文解字》声训第33-36页
第三章 《说文解字》同源词族讨论第36-107页
    一、体例说明第36页
    二、材料探讨第36-107页
第四章 基于声训材料的同源词分析第107-111页
    一、各类型同源词族所占比例第107-108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同源分化的不同词汇第107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不同义位派生的新词第107-108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读音发生变化的新词第108页
    二、《说文解字》训释用字习惯第108-111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同词为训第108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以初文训孳乳字第108-109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以孳乳字训初文第109页
        (四) 同声旁形声字为训第109页
        (五) 声近字为训第109-111页
第五章 结语第111-114页
    一、我们工作的总结第111-113页
    二、我们工作的不足第113-114页
参考文献第114-118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第118-120页
致谢第120页

论文共12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“汉浯桥”比赛文化类试题中文化类别分布研究--以在华留学生汉语大赛为例
下一篇:初级汉语教学中词汇巩固策略调查研究--以泰国佛统府伟赉恳中学为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