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9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9-14页 |
·课题综述 | 第9-13页 |
·《现汉》的研究现状 | 第9页 |
·属性词的研究现状 | 第9-12页 |
·《现汉》属性词的研究现状 | 第12页 |
·对既有研究的评价 | 第12-13页 |
·课题研究工作介绍 | 第13-14页 |
·研究的价值 | 第13页 |
·研究的方法 | 第13-14页 |
第2章 《现汉》属性词的收录研究 | 第14-48页 |
·《现汉》5 个版本属性词的收录数量比较 | 第14-16页 |
·《现汉》的收词原则 | 第14页 |
·《现汉》5 个版本属性词的收录数量比较 | 第14-16页 |
·《现汉》5 个版本属性词的收录范围比较 | 第16-20页 |
·《现汉》5 个版本共同收录的属性词 | 第16-17页 |
·《现汉》5 个版本属性词的增删 | 第17页 |
·《现汉》5 个版本属性词收录范围的变化 | 第17-20页 |
·基于统计的误收情况分析 | 第20-42页 |
·关于数据统计依据的几点说明 | 第20-21页 |
·关于数据统计结果的几点说明 | 第21-42页 |
·基于比较的漏收情况分析 | 第42-48页 |
·《现汉》与其它属性词表的比对 | 第42-45页 |
·《现汉》应增补的属性词 | 第45-48页 |
第3章 《现汉》属性词释义分析 | 第48-66页 |
·义项考察 | 第48页 |
·释义方式考察 | 第48-54页 |
·定义式 | 第48-50页 |
·“(适用对象)+性状的说明描写”式 | 第50-51页 |
·“形容……”式 | 第51页 |
·“……的”式 | 第51-52页 |
·“比喻/象征……”式 | 第52页 |
·综合式 | 第52-54页 |
·释义语言考察 | 第54-65页 |
·释义语言考察 | 第54-64页 |
·例证 | 第64-65页 |
·对属性词释义的建议 | 第65-66页 |
结语 | 第66-6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7-69页 |
附录1 《现代汉语词典》(1、2 版)所列的377 个属性词 | 第69-70页 |
附录2 《现代汉语词典》(第3 版)所列的485 个属性词 | 第70-72页 |
附录3 《现代汉语词典》(第4 版)所列的497 个属性词 | 第72-74页 |
附录4 《现代汉语词典》(第5 版)所列的565 个属性词 | 第74-76页 |
附录5 孟凯《成组属性词的对应性及其影响因素》所列的96 组成组属性词 | 第76-78页 |
附录6 吕叔湘、饶长溶《试论非谓形容词》所列的476 个区别词 | 第78-81页 |
附录7 齐沪扬《论区别词》所列的320 个区别词 | 第81-82页 |
附录8 俞士汶等《现代汉语语法信息词典》所列的194 个区别词 | 第82-83页 |
附录9 王启龙《现代汉语形容词计量研究》所列的200 个区别词 | 第83-84页 |
附录10 赵燕华《新兴区别词的语义认证及其产生发展规律》所列的200 个新兴区别词 | 第84-85页 |
附录11 张素玲《现代汉语区别词研究》所列的422 个区别词 | 第85-88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| 第88-89页 |
致谢 | 第8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