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2-20页 |
1.1 研究问题的缘起 | 第12-14页 |
1.1.1 选题的背景 | 第12-13页 |
1.1.2 问题的提出 | 第13-14页 |
1.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14-15页 |
1.2.1 理论意义 | 第14页 |
1.2.2 现实意义 | 第14-15页 |
1.3 相关研究综述 | 第15-17页 |
1.3.1 国内对民族舞蹈走进小学课堂的研究 | 第15-16页 |
1.3.2 国外对民族舞蹈走进小学课堂的研究 | 第16-17页 |
1.4 研究内容概述 | 第17-18页 |
1.4.1 内容梗概 | 第17页 |
1.4.2 重点难点 | 第17-18页 |
1.4.3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| 第18页 |
1.5 研究方法 | 第18-20页 |
1.5.1 文献法 | 第18页 |
1.5.2 观察法 | 第18-19页 |
1.5.3 问卷调查法 | 第19页 |
1.5.4 访谈法 | 第19-20页 |
第2章 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 | 第20-24页 |
2.1 民族舞蹈走进小学课堂基本概念 | 第20-21页 |
2.1.1 民族舞蹈 | 第20页 |
2.1.2 小学课堂 | 第20-21页 |
2.1.3 民族舞蹈走进小学课堂 | 第21页 |
2.2 开展民族舞蹈教育的理论基础 | 第21-24页 |
2.2.1 健全人格理论 | 第21-22页 |
2.2.2 美育理论 | 第22页 |
2.2.3 全面发展理论 | 第22-24页 |
第3章 民族舞蹈走进小学课堂的困境及成因分析 | 第24-34页 |
3.1 思想认识不到位,重视程度不够 | 第27-29页 |
3.1.1 小学生家长对民族舞蹈意义认识不明 | 第28页 |
3.1.2 小学领导对民族舞蹈教育理念认识不够 | 第28-29页 |
3.1.3 国家在小学民族舞蹈教育相关政策上要求不严 | 第29页 |
3.2 师资力量短缺 | 第29-31页 |
3.2.1 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偏少 | 第29-30页 |
3.2.2 教师队伍不稳定 | 第30页 |
3.2.3 缺乏有效的教师培训机制 | 第30-31页 |
3.3 教学条件匮乏 | 第31-32页 |
3.3.1 设施简陋 | 第31页 |
3.3.2 教室紧张 | 第31-32页 |
3.3.3 课时不能保证 | 第32页 |
3.4 教学途径单一 | 第32-34页 |
3.4.1 单一的音乐课 | 第32页 |
3.4.2 单一的教学方法 | 第32-34页 |
第4章 民族舞蹈走进小学课堂的必要措施 | 第34-42页 |
4.1 深化认识,更新观念 | 第34-37页 |
4.1.1 教育管理者观念的更新 | 第34-35页 |
4.1.2 校长观念的更新 | 第35页 |
4.1.3 教师观念的更新 | 第35-36页 |
4.1.4 学生学习观念的更新 | 第36页 |
4.1.5 家长教育观念的更新 | 第36-37页 |
4.2 改善舞蹈教学条件 | 第37-42页 |
4.2.1 完善教学设施 | 第37-38页 |
4.2.2 加强教师力量 | 第38-39页 |
4.2.3 加强校本课程开发,设立试点学校推行 | 第39-42页 |
第5章 开展小学民族舞蹈教育的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| 第42-47页 |
5.1 民族舞蹈课堂的生活化 | 第42-43页 |
5.1.1 与民族知识相结合,创设生活场景。 | 第42页 |
5.1.2 与民族舞蹈原创作者构思相结合,突破传统教学模式 | 第42页 |
5.1.3 丰富课外活动场所,在平常生活中体验民族性 | 第42-43页 |
5.2 民族舞蹈的表演化 | 第43-45页 |
5.2.1 开展各类比赛、展演、艺术节等多种形式 | 第43-44页 |
5.2.2 与音乐、美术课程相结合,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| 第44-45页 |
5.2.3 实施教师宣传民族舞蹈计划 | 第45页 |
5.3 完善民族舞蹈育人体系 | 第45-47页 |
5.3.1 加强与中学、幼儿园的联系 | 第46页 |
5.3.2 加强与社区的联系 | 第46页 |
5.3.3 加强与家庭的联系 | 第46-47页 |
第6章 结语 | 第47-4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9-51页 |
附录 | 第51-60页 |
致谢 | 第6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