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4页 |
1.1 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10页 |
1.2 研究现状 | 第10-12页 |
1.3 研究方法 | 第12-13页 |
1.4 语料来源 | 第13-14页 |
第二章 “你A(,)我B”对举格式的类型 | 第14-37页 |
2.1 “你V我V”格式 | 第14-20页 |
2.1.1 V1、V2的关系 | 第14-15页 |
2.1.2 V的结构类型 | 第15-19页 |
2.1.3 “你V我V”的变形 | 第19-20页 |
2.2 “你N我N”格式 | 第20-22页 |
2.2.1 N1、N2的关系 | 第20页 |
2.2.2 N的音节类型 | 第20-22页 |
2.3 “你A我A”格式 | 第22-23页 |
2.3.1 A1、A2的关系 | 第22页 |
2.3.2 A的音节类型 | 第22-23页 |
2.3.3 “你A我A”的变形 | 第23页 |
2.4 “你A我B”中A、B词性的不同 | 第23-24页 |
2.5 “你+一+量词,我+一+量词”格式 | 第24-32页 |
2.5.1 量词的语法性质 | 第24-28页 |
2.5.2 前后项中的量词的关系 | 第28-29页 |
2.5.3 “你+一+量词,我+一+量词”格式的变形 | 第29-30页 |
2.5.4 “你+一+量词,我+一+量词”的复杂形式 | 第30-32页 |
2.6 A、B的位序原则 | 第32-37页 |
2.6.1 韵律原则 | 第33页 |
2.6.2 构词顺序原则 | 第33-34页 |
2.6.3 时间先后原则 | 第34页 |
2.6.4 趋利避害原则 | 第34页 |
2.6.5 语境制约原则 | 第34-37页 |
第三章 “你A(,)我B”的语义分析 | 第37-46页 |
3.1 A和B的语义关系 | 第37页 |
3.2 “你A”与“我B”的语义关系 | 第37-39页 |
3.2.1 并列关系 | 第37-38页 |
3.2.2 连贯关系 | 第38-39页 |
3.2.3 选择关系 | 第39页 |
3.3 “你A(,)我B”的格式义 | 第39-46页 |
3.3.1 表反复 | 第40-42页 |
3.3.2 表周遍 | 第42-43页 |
3.3.3 表无序 | 第43-44页 |
3.3.4 表列举 | 第44-46页 |
第四章 “你A(,)我B”格式的功能 | 第46-58页 |
4.1 “你A(,)我B”格式的句法功能 | 第46-53页 |
4.1.1 充当句法成分 | 第46-49页 |
4.1.2 “你A(,)我B”格式充当小句 | 第49-52页 |
4.1.3 “你A(,)我B”格式独立成句 | 第52-53页 |
4.2 “你A(,)我B”的语用功能 | 第53-58页 |
4.2.1 主观性 | 第53-54页 |
4.2.2 标记重点或焦点 | 第54-55页 |
4.2.3 评价功能 | 第55-56页 |
4.2.4 使不具备述题性质的结构获得述题性质 | 第56-58页 |
第五章 结语 | 第58-6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0-62页 |
致谢 | 第6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