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绪论 | 第12-17页 |
第一节 研究背景 | 第12-13页 |
第二节 研究意义 | 第13-14页 |
一、实践意义 | 第13页 |
二、理论意义 | 第13-14页 |
第三节 研究现状 | 第14-16页 |
一、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4-15页 |
二、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5-16页 |
第四节 研究方法 | 第16-17页 |
第一章 初中美术主题教学设计基本范畴界定 | 第17-24页 |
第一节 主题教学的本质 | 第17-22页 |
一、“主题”概念厘定 | 第17-19页 |
二、“主题教学”涵义界定 | 第19-22页 |
第二节 主题教学设计 | 第22-24页 |
第二章 初中美术主题教学的特点与意义 | 第24-28页 |
第一节 与传统的教学相比主题教学的特点 | 第24-26页 |
一、教学资源整合化 | 第24页 |
二、教学内容主题化 | 第24-25页 |
三、教学组织弹性化 | 第25页 |
四、课堂教学开放性 | 第25-26页 |
六、教学评价多元化 | 第26页 |
第二节 主题教学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| 第26-28页 |
一、促进学生语言能力发展的意义 | 第26-27页 |
二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| 第27页 |
三、提高学生对美术知识的应用能力 | 第27-28页 |
第三章 基于初中美术的主题教学可行性分析 | 第28-33页 |
第一节 初中美术主题教学的理论依据 | 第28-29页 |
一、建构主义理论为主题教学的建构提供了有益的理论视角 | 第28页 |
二、多元智能理论对主题教学如何发展学生个性有重要启示 | 第28页 |
三、后现代主义课程观为主题教学提供了具体的理论依据 | 第28-29页 |
第二节 主题教学有助于初中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理念的实现 | 第29-31页 |
一、面向全体学生 | 第29-30页 |
二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| 第30页 |
三、关注文化与生活 | 第30页 |
四、注重创新精神 | 第30-31页 |
第三节 主题教学有助于核心素养理念的实现 | 第31页 |
第四节 初中美术知识的交融性是主题教学的课程资源 | 第31-33页 |
第四章 初中美术主题教学的教学设计策略 | 第33-45页 |
第一节 制定主题,确定目标——课程内容主题化 | 第33-36页 |
一、分析初中学生学习美术的具体情况,提炼主题 | 第34-35页 |
二、以主题为线索的教学新内容建构 | 第35页 |
三、围绕主题确定教学目标 | 第35-36页 |
第二节 分解主题,设置议题——主题内容议题化 | 第36-38页 |
一、议题相关涵义界定 | 第36页 |
二、议程设置理论应用于初中美术主题教学议题设置环节中 | 第36-38页 |
三、教师转变角色,提出议题 | 第38页 |
第三节 创设情景,激活课堂——核心议题情景化 | 第38-39页 |
第四节 置身情境,发现问题——生活情景问题化 | 第39-40页 |
第五节 师生合作,解决问题——问题解决合作化 | 第40-42页 |
一、生生合作 | 第40-41页 |
二、师生合作 | 第41页 |
三、师师合作 | 第41-42页 |
第六节 联系生活,开拓创新——美术知识活性化 | 第42页 |
第七节 根据美术学科特点确定评价方式及评价标准 | 第42-45页 |
一、平时表现记录表 | 第43-44页 |
二、档案袋 | 第44-45页 |
第五章 以初二美术课《黄鹤楼》为例的主题教学设计思路 | 第45-53页 |
第一节 制定主题,确定目标 | 第45-48页 |
一、初二学生的学情分析 | 第45页 |
二、以“黄鹤楼”为主题的各学科内容分析 | 第45-47页 |
三、确定教学目标 | 第47-48页 |
第二节 分解主题,设置议题 | 第48页 |
第三节 创设情境,激活课堂 | 第48-49页 |
第四节 置身情境,发现问题 | 第49页 |
第五节 师生合作,解决问题 | 第49-50页 |
第六节 联系生活,开拓创新 | 第50页 |
第七节 黄鹤楼主题教学的评价方式及评价标准 | 第50-53页 |
总结与展望 | 第53-54页 |
一、本文章的创新点 | 第53页 |
二、本文章的不足 | 第53页 |
三、对初中美术主题教学的展望 | 第53-5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4-58页 |
附录 | 第58-63页 |
致谢 | 第63-64页 |
作者简介 | 第6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