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农村初中A校数学学困生学习现状的研究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导论 | 第10-16页 |
1.1 选题的缘起与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2“学困生”与“数学学困生”的界定 | 第11页 |
1.3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| 第11-13页 |
1.3.1 对学生的心理状态的研究 | 第11-12页 |
1.3.2 从数学学科特点方面作出的研究 | 第12-13页 |
1.3.3 对数学课堂教学实践的研究 | 第13页 |
1.4 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| 第13-16页 |
1.4.1 研究的内容 | 第13-14页 |
1.4.2 研究的方法 | 第14-16页 |
第2章 理论基础 | 第16-18页 |
2.1 孔子的“因材施教”理论 | 第16页 |
2.2 维果茨基的“最近发展区”理论 | 第16-17页 |
2.3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 | 第17页 |
2.4 个性心理差异理论 | 第17-18页 |
第3章 调查与分析 | 第18-30页 |
3.1 A校初中数学学困生现状调查 | 第18-20页 |
3.2 问卷调查与统计分析 | 第20-25页 |
3.3 访谈实录 | 第25-27页 |
3.4 数学学困生的主要成因 | 第27-30页 |
3.4.1 自身成因 | 第27-28页 |
3.4.2 家庭内部成因 | 第28页 |
3.4.3 教师方面的成因 | 第28-29页 |
3.4.4 社会有关成因 | 第29-30页 |
第4章 转化A校数学学困生的策略 | 第30-38页 |
4.1 结合理论与实践,提出转化策略 | 第30-33页 |
4.1.1 理论转化策略 | 第30页 |
4.1.2 实践转化策略 | 第30-33页 |
4.2 学校与家庭的转化策略 | 第33-38页 |
4.2.1 学校的转化策略 | 第33-34页 |
4.2.2 家庭的转化策略 | 第34-35页 |
4.2.3 家校沟通,共建转化策略 | 第35页 |
4.2.4 优化社会环境,促进转化策略 | 第35-38页 |
结束语 | 第38-4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0-42页 |
附录A | 第42-44页 |
附录B | 第44-46页 |
附录C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科研清单 | 第46-48页 |
致谢 | 第4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