纪录片《超级工程2》口译实践报告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1章 引言 | 第9-10页 |
第2章 任务描述 | 第10-13页 |
2.1 任务来源 | 第10页 |
2.2 内容简介 | 第10-11页 |
2.3 任务特点 | 第11-13页 |
2.3.1 口译特点 | 第11页 |
2.3.2 纪录片解说词特点 | 第11-12页 |
2.3.3《超级工程 2》解说词特点 | 第12-13页 |
第3章 释意理论 | 第13-17页 |
3.1 释意理论的起源与发展 | 第13-14页 |
3.2 释意理论的基本观点 | 第14-16页 |
3.2.1 翻译的层次 | 第14页 |
3.2.2 翻译的程序——释意理论的三角模型 | 第14-15页 |
3.2.3 翻译的记忆、认知过程与意义的形成 | 第15-16页 |
3.3 释意理论对本次口译实践的指导作用 | 第16-17页 |
第4章 过程描述 | 第17-20页 |
4.1 译前准备 | 第17-18页 |
4.1.1 主题知识准备 | 第17-18页 |
4.1.2 专业术语收集 | 第18页 |
4.1.3 口译模拟训练 | 第18页 |
4.1.4 心理准备 | 第18页 |
4.2 口译实践过程 | 第18-19页 |
4.3 语料转写 | 第19-20页 |
第5章 释意理论指导下的口译实践分析 | 第20-34页 |
5.1 释意理论在口译实践中的应用 | 第20-22页 |
5.1.1 语法与语义的分离 | 第20-21页 |
5.1.2 语言意义与非语言意义的分离 | 第21-22页 |
5.1.3 语言的重新表达 | 第22页 |
5.2 口译过程中使用的翻译方法 | 第22-34页 |
5.2.1 增译法 | 第22-24页 |
5.2.2 删减法 | 第24-27页 |
5.2.3 转换法 | 第27-29页 |
5.2.4 拆句法 | 第29-34页 |
第6章 口译实践总结 | 第34-37页 |
6.1 本次口译实践的收获 | 第34页 |
6.2 口译过程中的问题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| 第34-36页 |
6.2.1 口译过程中的问题 | 第34-35页 |
6.2.2 今后努力的方向 | 第35-36页 |
6.3 总结 | 第36-37页 |
致谢 | 第37-3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8-40页 |
攻读学位期间获得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 | 第40-41页 |
附录 | 第41-8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