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6页 |
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缘由 | 第9-12页 |
一、 混合学习发展优势 | 第9-10页 |
二、 元认知理论对混合学习的影响 | 第10页 |
三、 开源软件对教育的影响 | 第10-12页 |
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4页 |
一、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2页 |
二、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2-14页 |
第三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14页 |
第四节 研究方法 | 第14-16页 |
一、 文献研究法 | 第14页 |
二、 行动研究法 | 第14-15页 |
三、 问卷调查法 | 第15页 |
四、 统计分析法 | 第15-16页 |
第二章 理论基础 | 第16-24页 |
第一节 混合学习相关理论 | 第16-18页 |
一、 混合学习 | 第16页 |
二、 混合学习八角框架 | 第16-17页 |
三、 “主导—主体”学习理论 | 第17-18页 |
第二节 元认知理论 | 第18-19页 |
一、 元认知 | 第18页 |
二、 元认知支持 | 第18-19页 |
第三节 学习活动相关理论 | 第19-21页 |
一、 学习活动 | 第19-20页 |
二、 活动理论 | 第20-21页 |
第四节 教学系统设计理论 | 第21-22页 |
一、 系统与教学系统 | 第21-22页 |
二、 教学系统设计的典型模型 | 第22页 |
第五节 学习风格的相关理论 | 第22-24页 |
第三章 基于元认知理论的混合学习活动分析与设计 | 第24-44页 |
第一节 混合学习活动的属性特征及开展流程 | 第24-28页 |
一、 混合学习活动的内涵界定 | 第24-25页 |
二、 混合学习活动的教学特性 | 第25页 |
三、 混合学习活动开展的一般流程 | 第25-28页 |
第二节 混合学习活动前期分析 | 第28-30页 |
一、 混合学习活动中目标层次分析 | 第28-29页 |
二、 混合学习活动中教学内容分析 | 第29-30页 |
三、 混合学习活动中学习者分析 | 第30页 |
第三节 混合学习活动设计 | 第30-43页 |
一、 课堂学习活动设计 | 第30-33页 |
二、 在线学习活动设计 | 第33-36页 |
三、 元认知支持作用 | 第36-40页 |
四、 技术平台支持 | 第40-43页 |
第四节 学习效果评估设计 | 第43-44页 |
第四章 基于元认知理论的混合学习活动的应用探析 | 第44-71页 |
第一节 基于元认知理论的混合学习活动的应用探析 | 第44-58页 |
一、 课程的总体结构分析 | 第44页 |
二、 实验基本情况介绍 | 第44-45页 |
三、 准备阶段 | 第45-49页 |
四、 设计与实施阶段 | 第49-57页 |
五、 评价阶段 | 第57-58页 |
第二节 实施效果分析 | 第58-71页 |
一、 混合学习活动设计对学习者内容掌握程度分析 | 第59-60页 |
二、 混合学习活动设计对学习者学习效能感的影响 | 第60-67页 |
三、 学习者对基于 ZLMS 平台的混合学习的反馈分析 | 第67-71页 |
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71-75页 |
第一节 研究总结 | 第71-73页 |
一、 增强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掌握,提高学习效果 | 第71页 |
二、 形成元认知应用策略,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能感 | 第71-72页 |
三、 分析不同学习风格学习者的实施效果,奠定实践基础 | 第72页 |
四、 构建课堂/在线学习活动框架,形成系统结构 | 第72-73页 |
五、 提供混合学习活动中学习者需求分析结果,发挥指导意义 | 第73页 |
第二节 研究展望 | 第73-75页 |
附录 | 第75-91页 |
附录 A 学习风格测试问卷 | 第75-76页 |
附录 B 《现代教育技术》课程学习者现状调查问卷 | 第76-79页 |
附录 C 混合学习活动课时内容设计方案 | 第79-85页 |
附录 D 学习效能感调查问卷 | 第85-88页 |
附录 E ZLMS 平台的安装操作流程 | 第88-89页 |
附录 F 现代教育技术期末作品评价指标 | 第89-9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1-93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| 第93-94页 |
致谢 | 第9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