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绪论 | 第10-16页 |
第一节 选题的原因 | 第10页 |
第二节 选题的意义 | 第10-11页 |
第三节 学者关于“让”及“让”字句研究的成果 | 第11-14页 |
一、“让”字句的本体研究 | 第11-14页 |
二、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中的“让”字句研究 | 第14页 |
第四节 研究方法 | 第14-15页 |
第五节 语料来源 | 第15-16页 |
第一章 现代汉语“让”字句的研究 | 第16-32页 |
第一节 一般动词义的“让”字句 | 第16页 |
第二节 表使役意的“让”字句的研究 | 第16-23页 |
一、致使义 | 第16-20页 |
二、使令义 | 第20-22页 |
三、允许义 | 第22-23页 |
第三节 表被动意的“让”字句的研究 | 第23-27页 |
一、“让”字被动句产生、确定的时期 | 第23-25页 |
二、N1的构成分析及语义特征 | 第25-26页 |
三、N2的构成分析及语义特征 | 第26页 |
四、V的构成分析及语义特征 | 第26-27页 |
第四节 各个“让”字句中“让”前的修饰成分 | 第27-29页 |
第五节“让”字句的歧义现象及解决对策 | 第29-32页 |
一、“让”字句的歧义 | 第29-30页 |
二、解决“让”字句歧义的对策 | 第30-32页 |
第二章 留学生使用“让”字句的调查情况和偏误分析 | 第32-47页 |
第一节“让”字句的习得调查和测试 | 第32-35页 |
一、调查和测试目的 | 第32页 |
二、调查和测试的结果 | 第32-35页 |
第二节 对外汉语中“让”字句的偏误分析 | 第35-39页 |
一、遗漏偏误 | 第36-37页 |
二、误加偏误 | 第37-38页 |
三、误代偏误 | 第38页 |
四、错序偏误 | 第38-39页 |
第三节 对外汉语“让”字句产生偏误的原因 | 第39-47页 |
一、内部因素的影响 | 第40-42页 |
二、外部因素的影响 | 第42-47页 |
第三章 针对对外汉语“让”字句提出的教学建议 | 第47-52页 |
第一节 教师要结合具体教学情况进行教学 | 第47-48页 |
第二节 习得者要克服学习障碍,具体结合偏误学习理论 | 第48-49页 |
第三节 教材需合理安排语法点,注重语法间的对比与联系 | 第49-52页 |
结语 | 第52-5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4-56页 |
附录 | 第56-58页 |
后记 | 第58-59页 |
个人简介 | 第5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