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第一章 前言 | 第9-16页 |
1.1 研究背景与意义 | 第9-10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9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9-10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3页 |
1.2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2页 |
1.2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1.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| 第13-16页 |
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方法概述 | 第16-23页 |
2.1 绩效考核指标的相关理论 | 第16页 |
2.1.1 绩效管理 | 第16页 |
2.1.2 绩效考核指标 | 第16页 |
2.2 绩效考核指标的分析方法 | 第16-23页 |
2.2.1 关键绩效考核指标法(KPI) | 第16-17页 |
2.2.2 目标管理法(MBO) | 第17-18页 |
2.2.3 平衡计分卡(BSC) | 第18-19页 |
2.2.4 主基二元考核法 | 第19-20页 |
2.2.5 SMART原则 | 第20页 |
2.2.6 QQTC模型 | 第20-21页 |
2.2.7 鱼骨分析法 | 第21-22页 |
2.2.8 重点管理原则 | 第22页 |
2.2.9 德尔菲法 | 第22-23页 |
第三章 CD公司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实施现状及问题分析 | 第23-35页 |
3.1 CD公司概况 | 第23-24页 |
3.2 CD公司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实施现状 | 第24-25页 |
3.3 CD公司绩效考核指标体系问题调查 | 第25-31页 |
3.4 CD公司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 | 第31-33页 |
3.4.1 绩效考核指标设计不科学 | 第31-32页 |
3.4.2 绩效考核指标设计缺乏系统性 | 第32页 |
3.4.3 考核过程缺乏有效的激励改善 | 第32-33页 |
3.4.4 考核沟通与反馈形式化 | 第33页 |
3.4.5 考核结果未得到有效的运用 | 第33页 |
3.5 CD公司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问题成因 | 第33-35页 |
3.5.1 考核工作人员专业能力有限 | 第33页 |
3.5.2 管理层绩效管理意识薄弱 | 第33-34页 |
3.5.3 考核过程中员工的参与度不够 | 第34页 |
3.5.4 战略目标与个人目标不一致 | 第34页 |
3.5.5 管理人员职责不清晰 | 第34-35页 |
第四章 CD公司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改进设计 | 第35-56页 |
4.1 公司级绩效考核指标的改进设计 | 第35-37页 |
4.1.1 公司级绩效考核指标来源 | 第35页 |
4.1.2 CD公司战略指导 | 第35-36页 |
4.1.3 平衡计分卡分解CD公司战略 | 第36-37页 |
4.1.4 形成公司级绩效考核指标 | 第37页 |
4.2 部门级绩效考核指标的改进设计 | 第37-49页 |
4.2.1 部门级绩效考核指标的来源 | 第37-38页 |
4.2.2 分解战略目标到部门 | 第38-39页 |
4.2.3 分解部门主要职能 | 第39-41页 |
4.2.4 绩效考核指标权重设计 | 第41-43页 |
4.2.5 形成各部门绩效考核指标库 | 第43-49页 |
4.3 岗位级绩效考核指标改进设计 | 第49-54页 |
4.3.1 岗位级绩效考核指标的来源 | 第49-50页 |
4.3.2 岗位SMART分析 | 第50-51页 |
4.3.3 建立岗位职责说明书体系 | 第51-53页 |
4.3.4 形成岗位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| 第53-54页 |
4.4 绩效考核指标改进设计总结 | 第54-56页 |
第五章 CD公司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实施的保障措施 | 第56-61页 |
5.1 组织保障 | 第56-57页 |
5.1.1 理清组织架构 | 第56页 |
5.1.2 完善岗位职责 | 第56-57页 |
5.2 文化保障 | 第57页 |
5.3 人员保障 | 第57-58页 |
5.3.1 成立考核委员会 | 第57页 |
5.3.2 增强绩效培训力度与沟通机制 | 第57-58页 |
5.4 技术保障 | 第58-60页 |
5.4.1 信息管理技术保障 | 第58-59页 |
5.4.2 考核人员专业技术保障 | 第59-60页 |
5.5 物质保障 | 第60-61页 |
第六章 结论 | 第61-6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2-64页 |
附录一 CD公司绩效考核体系调查问卷 | 第64-67页 |
致谢 | 第6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