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艺术论文--音乐论文--音乐技术理论与方法论文--基本乐科论文--视唱练耳论文

传统花鼓戏“音准”特点对视唱练耳教学的启示

摘要第3-4页
Abstract第4-5页
绪论第9-15页
    一、研究背景第9页
    二、研究意义第9-11页
    三、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1-13页
    四、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13-14页
    五、论文研究框架第14-15页
第一章 我国视唱练耳教学概况第15-21页
    第一节 我国视唱练耳教学的发展沿革第15-17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“西学东渐”—初传入时期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“多元一统”—发展时期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“反思改良”—当代教学时期第16-17页
    第二节 我国视唱练耳常用“音准”教学方式第17-21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高考类“音准”教学方式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音乐院校类“音准”教学方式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专业团体“音准”教学方式第20-21页
第二章 花鼓戏“音准”特点及训练方式第21-34页
    第一节 “谱简腔繁”下的“口传心授”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大课群体训练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小课单独训练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花鼓剧团训练第22页
    第二节 花鼓戏的特征音与典型装饰音及其训练方式第22-30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花鼓戏中的特性音与典型装饰音第22-24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花鼓戏中的特性音与典型装饰音的训练方式第24-30页
    第三节 花鼓戏伴奏乐队之定音标准及唱奏相融之要点第30-34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花鼓戏伴奏乐队之定音标准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花鼓戏伴奏乐队唱奏相融之要点第31-34页
第三章 花鼓戏“音准”训练方法对当代视唱练耳教学的启示第34-51页
    第一节 花鼓戏“音准”训练方法融入视唱练耳之教学目标第34-37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知识角度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教学角度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思想内涵角度第36-37页
    第二节 花鼓戏“音准”训练方法融入视唱练耳之教学途径第37-40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增加练声练习,奠定良好音准基础第37-39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走进实际生活,贴近传统音准训练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聆听影音资料,培养良好音准记忆第39-40页
    第三节 花鼓戏“音准”训练方法融入视唱练耳之教学内容第40-43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增加花鼓戏音乐内容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增加乐律学内容第41-43页
    第四节 花鼓戏“音准”训练方法融入视唱练耳之教学方式第43-46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花鼓戏“音准”训练方法与西方音乐教学方法的差异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花鼓戏“音准”训练方法融入视唱练耳教学方式探究第43-46页
    第五节 花鼓戏“音准”训练方法融入视唱练耳之教学评价第46-49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增加教学评价内容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增加教学评价方式第47-49页
    第六节 花鼓戏“音准”训练引入视唱练耳课堂的作用第49-51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对民族音乐审美能力的提升作用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对民族教育文化价值的传承作用第50-51页
结语第51-52页
参考文献第52-55页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第55-56页
附录第56-60页
致谢第60-61页

论文共6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湖南花鼓风格钢琴曲的创作元素及其教学探究
下一篇:城乡初中生英语学习信念比较研究--以鲁巷中学和志光中学为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