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9页 |
缩写词表 | 第12-13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3-21页 |
1.1 谷物的研究概述 | 第13-14页 |
1.2 植物酚类化合物的国内外研究概括 | 第14-16页 |
1.2.1 植物酚类化合物的种类和来源 | 第14-15页 |
1.2.2 植物酚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和功能 | 第15-16页 |
1.3 植物酚类化合物的抗癌细胞增殖活性 | 第16-17页 |
1.3.1 概述 | 第16页 |
1.3.2 植物酚类化合物诱导癌细胞凋亡及其机制 | 第16-17页 |
1.4 植物酚类化合物的吸收与转运 | 第17-19页 |
1.4.1 吸收与转运概述 | 第17-18页 |
1.4.2 Caco-2 细胞模型 | 第18-19页 |
1.5 论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19-20页 |
1.6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0-21页 |
第二章 典型谷物中酚类化合物及其抗氧化和抗癌细胞增殖活性的研究 | 第21-34页 |
2.1 试验材料与方法 | 第21-24页 |
2.1.1 材料与试剂 | 第21-22页 |
2.1.2 仪器与设备 | 第22页 |
2.1.3 试验方法 | 第22-24页 |
2.1.4 数据处理 | 第24页 |
2.2 结果与分析 | 第24-33页 |
2.2.1 五种谷物酚类提取物中TPC及TFC | 第24-25页 |
2.2.2 五种谷物酚类提取物的抗氧化性研究 | 第25-27页 |
2.2.3 五种谷物提取物对Caco-2 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| 第27页 |
2.2.4 相关性分析 | 第27-28页 |
2.2.5 五种典型谷物中酚类化合物组成的初步鉴定 | 第28-33页 |
2.3 本章小结 | 第33-34页 |
第三章 高粱中酚类化合物抗Caco-2 细胞增殖及机制研究 | 第34-49页 |
3.1 试验材料与方法 | 第34-39页 |
3.1.1 材料与试剂 | 第34-35页 |
3.1.2 仪器与设备 | 第35页 |
3.1.3 主要试剂的配制 | 第35-36页 |
3.1.4 试验方法 | 第36-39页 |
3.1.5 数据处理 | 第39页 |
3.2 结果与分析 | 第39-48页 |
3.2.1 SP对Caco-2 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| 第39-40页 |
3.2.2 AO/EB染色检测细胞形态 | 第40-41页 |
3.2.3 Hoechst 33342 染色检测细胞核形态 | 第41页 |
3.2.4 SP对细胞内ROS含量的影响 | 第41-42页 |
3.2.5 SP对细胞内O·2?含量的影响 | 第42-44页 |
3.2.6 SP对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 | 第44-45页 |
3.2.7 SP对细胞内Ca2+水平的影响 | 第45-46页 |
3.2.8 SP对细胞内Cytochrome C蛋白表达量的影响 | 第46-47页 |
3.2.9 SP对细胞内Bax和Bcl-2 蛋白表达量的影响 | 第47页 |
3.2.10 SP对细胞内caspase-3 和caspase-9 蛋白表达量的影响 | 第47-48页 |
3.3 本章小结 | 第48-49页 |
第四章 高粱酚类化合物中二氢槲皮素的体外吸收与转运 | 第49-62页 |
4.1 试验材料与方法 | 第49-53页 |
4.1.1 材料与试剂 | 第49-50页 |
4.1.2 仪器与设备 | 第50页 |
4.1.3 主要试剂配制 | 第50页 |
4.1.4 试验方法 | 第50-53页 |
4.1.5 数据处理 | 第53页 |
4.2 结果与分析 | 第53-61页 |
4.2.1 Caco-2 细胞转运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| 第53-56页 |
4.2.2 SP及Tax对Caco-2 细胞毒性作用 | 第56页 |
4.2.3 HPLC分析方法的建立 | 第56-57页 |
4.2.4 SP及Tax标准品的体外吸收与转运 | 第57-61页 |
4.3 本章小结 | 第61-62页 |
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62-64页 |
5.1 结论 | 第62-63页 |
5.2 展望 | 第63-6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4-72页 |
致谢 | 第72-73页 |
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科研成果 | 第7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