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教育论文--电化教育论文--计算机化教学论文

大学生自主学习MOOC低完成率的影响因素研究

摘要第7-8页
Abstract第8-9页
第1章 引言第10-23页
    1.1 问题的提出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研究背景第1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问题提出第10-11页
    1.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研究目的第1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研究意义第11-12页
    1.3 文献综述第12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MOOC的研究现状第12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MOOC学习者学习动机研究现状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大学生自主学习MOOC的研究现状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4 MOOC完成率的研究现状第16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3.5 对现有研究的评述第20页
    1.4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20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研究思路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研究方法第21-23页
第2章 核心概念及相关理论第23-27页
    2.1 核心概念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大学生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自主学习MOOC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MOOC完成率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MOOC低完成率第23页
    2.2 相关理论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自主学习理论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学习动机理论第24-25页
    2.3 MOOC的核心价值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社会发展角度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教育角度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技术角度第25-27页
第3章 大学生自主学习MOOC低完成率的影响因素模型第27-35页
    3.1 大学生学习MOOC课程与MOOC低完成率的关系分析第27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大学生的MOOC学习时间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大学生的专业背景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大学生学习兴趣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5 大学生的学习动机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6 大学生的学习需求第29页
    3.2 MOOC平台与MOOC低完成率的关系分析第29-30页
    3.3 MOOC课程学习资源与MOOC低完成率的关系分析第30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MOOC课程师资团队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MOOC课程设计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MOOC课程教师支持第32页
    3.4 高校MOOC政策与MOOC低完成率的关系分析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MOOC学分认证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MOOC课程的推介与宣传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教师、信息与技术支持第32-33页
    3.5 大学生自主学习MOOC低完成率的影响因素因果关系建模第33-35页
第4章 大学生自主学习MOOC低完成率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第35-49页
    4.1 问卷调查第35-37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调查问卷设计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调查问卷的发放与收集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调查问卷的信度分析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4.1.4 调查问卷的效度分析第37页
    4.2 调查问卷描述性统计分析第37-4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个人基本信息数据统计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被调查者MOOC学习情况调查统计第38-4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大学生自主学习MOOC低完成率影响因素调查统计第41-44页
    4.3 大学生自主学习MOOC低完成率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第44-4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MOOC完成情况与大学生、MOOC平台、课程资源和高校MOOC政策的相关分析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大学生对MOOC学分的需求与高校学分认证相关分析第45-46页
    4.4 大学生自主学习MOOC低完成率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第46-47页
    4.5 大学生自主学习MOOC低完成率影响因素总结第47-49页
第5章 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MOOC完成率的策略第49-53页
    5.1 大学生方面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培养学习兴趣,激发学习动机第49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选课时感性与理性相结合,制定柔性学习目标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第50页
        5.1.4 增加课程学习参与度第50页
    5.2 MOOC平台方面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完善学习支持服务第5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完善课程的准入和退出机制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完善学习者学习MOOC的奖惩机制第51页
    5.3 课程资源方面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提高课程质量,建设优质课程资源第5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及时问题答疑,提高学习者存在感第5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开放学生评课第51-52页
    5.4 高校MOOC政策方面第52-53页
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53-54页
    6.1 研究结论第53页
    6.2 研究展望第53-54页
参考文献第54-59页
附录第59-63页
致谢第63-65页
在学期间的科研情况第65页

论文共6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Minecraft的游戏化协作学习的设计与实践研究
下一篇:TPACK框架下职前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合理建构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