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4-6页 |
英文摘要 | 第6-7页 |
引言 | 第11-12页 |
第一章 导论 | 第12-41页 |
一、研究背景 | 第12-17页 |
(一)话语空间:理论话语遮蔽教师课程实践的语境 | 第12-13页 |
(二)课改的启示:反思教师的理解与课程改革和课程发展之间的关系 | 第13-14页 |
(三)面向课程实践:课程理解贯穿了课程实施和课程研究 | 第14-15页 |
(四)回应教育发展问题:在教师的课程理解中寻找改进的可能 | 第15-16页 |
(五)本人的研究旨趣:理解人的发展与更大背景之间的关系 | 第16-17页 |
二、确立教师课程理解研究的起点 | 第17-33页 |
(一)文献回顾:从教师的立场再出发 | 第17-26页 |
(二)关键概念界定 | 第26-33页 |
三、研究设计 | 第33-37页 |
(一)研究目标、问题 | 第34页 |
(二)研究框架 | 第34-36页 |
(三)研究视角 | 第36-37页 |
四、研究意义和创新 | 第37-41页 |
(一)研究意义 | 第37-38页 |
(二)研究的创新之处 | 第38-41页 |
第二章 开展教师的课程理解研究:方法、过程与反思 | 第41-75页 |
一、“获取和解读”教师课程理解的重要经历 | 第41-53页 |
(一)研究方法和工具准备 | 第41-46页 |
(二)田野调查经过 | 第46-49页 |
(三)质性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| 第49-53页 |
二、“再理解和呈现”教师的课程理解 | 第53-61页 |
(一)“再理解”教师的课程理解:视阈转换的可能 | 第53-56页 |
(二)“呈现”教师的课程理解:建构一种可行的叙事模式 | 第56-61页 |
三、研究反思 | 第61-75页 |
(一)检视本研究的立场转换过程 | 第62-66页 |
(二)研究过程的再思考 | 第66-72页 |
(三)研究伦理 | 第72-73页 |
(四)本研究的局限性反思 | 第73-75页 |
第三章 在课程准备与发展中形成的教师课程理解 | 第75-114页 |
一、理解是从知道开始的,但“没有人一开始就知道” | 第75-86页 |
(一)面对课程,前经验带来不同的课程体验 | 第76-79页 |
(二)准备课程,不同的方式带来不同的备课体验 | 第79-86页 |
二、知道会逐渐增长,但知道不意味着理解 | 第86-93页 |
(一)在跟同行的比较中看到自己的“不理解” | 第86-91页 |
(二)随着时间的增加,增长对课程准备及其实施的认识 | 第91-93页 |
三、课程理解和准备,要到什么程度? | 第93-112页 |
(一)回应课程目标:我都知道了 | 第94-102页 |
(二)面对教学疑难:拓展课程理解的范围 | 第102-112页 |
四、小结 | 第112-114页 |
第四章 在课程实施的疑难中拓展和重构的教师课程理解 | 第114-179页 |
一、如何保证课程效率? | 第114-124页 |
(一)整体安排与具体调整 | 第115-117页 |
(二)每堂课的情况都不同 | 第117-119页 |
(三)教师是如何“牺牲质量,提高效率”的 | 第119-124页 |
二、“教”与“学”的过程及其挑战 | 第124-150页 |
(一)寻找课程的起点:看见学生已有的经验 | 第125-131页 |
(二)过程与冲突:教师的教学经过叙说 | 第131-150页 |
三、调动学生积极性为何那样难? | 第150-177页 |
(一)基于良好“氛围”的需要 | 第151-157页 |
(二)基于“教学”的需要 | 第157-160页 |
(三)基于“育人”的需要 | 第160-177页 |
四、小结 | 第177-179页 |
第五章 再理解教师的课程理解 | 第179-206页 |
一、回到情境:再理解教师的课程诠释 | 第179-193页 |
(一)什么样的职业生涯体验 | 第179-181页 |
(二)什么样的课程理解内涵 | 第181-183页 |
(三)“标签化”叙说学生经验的背后:价值观与规则的平衡 | 第183-193页 |
二、主要发现和讨论 | 第193-196页 |
(一)经验是教师产生多元课程理解的重要原因 | 第193-194页 |
(二)教师课程理解的发展和转变受“效果历史”的影响 | 第194页 |
(三)实践疑难对推动教师的课程理解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| 第194-195页 |
(四)关键事件是干预教师课程理解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手段 | 第195-196页 |
(五)教师的课程理解是一个持续的、不断开放的过程 | 第196页 |
(六)教师的课程理解呈现出情境化、个体化的特征 | 第196页 |
三、进一步研究的空间和启示 | 第196-204页 |
(一)教师课程理解研究的空间 | 第197-199页 |
(二)推动教师课程理解的实践启示 | 第199-204页 |
四、小结 | 第204-206页 |
结语 | 第206-208页 |
附录 | 第208-21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213-226页 |
后记 | 第226-232页 |
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情况 | 第23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