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语言、文字论文--汉语论文--汉语教学论文--对外汉语教学论文

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“V+O非受事”搭配的习得研究

摘要第2-3页
Abstract第3页
1 引言第7-9页
2 文献综述第9-20页
    2.1 动宾搭配中非受事宾语的类型和特征第9-1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动宾搭配中非受事宾语的类型第9-1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动宾搭配中非受事宾语的具体类型和特征研究第11-14页
    2.2 搭配的相关研究第14-15页
    2.3 搭配知识的习得研究第15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搭配知识习得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搭配知识习得第16-19页
    2.4 小结第19-20页
3 问题提出第20-22页
    3.1 理论背景第20页
    3.2 研究内容第20页
    3.3 研究思路第20-21页
    3.4 研究方法第21页
    3.5 预期结论第21-22页
4 动宾搭配的语料库统计与分析第22-27页
    4.1 动宾搭配标注的具体操作方法第22-23页
    4.2 动宾搭配的标注成果第23-2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从动词角度归纳动宾搭配的特征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从宾语角度归纳动宾搭配的特征第25-27页
5 实验研究第27-42页
    5.1 实验一:搭配频率和宾语语义类型对动宾搭配习得的影响第27-31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研究问题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研究方法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实验结果第28-30页
        5.1.4 讨论第30-31页
    5.2 实验二:“V+O_(非受事)”搭配的理解难度等级研究第31-3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研究问题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研究方法第31-33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实验结果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讨论第34-37页
    5.3 实验三:分布概率对“V+O_(非受事)”搭配习得的影响第37-4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研究问题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研究方法第37-39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实验结果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5.3.4 讨论第40-42页
6 综合讨论第42-45页
    6.1 动宾搭配习得的影响因素第42-43页
    6.2“V+O_(非受事)”搭配的理解难度差异第43-44页
    6.3 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动宾搭配的习得过程第44-45页
7 结论第45-46页
参考文献第46-50页
附录一 既能带受事宾语又能带非受事宾语动词表第50-53页
附录二 简单型动词表第53-54页
附录三 语义关系偏向型动词表第54-57页
附录四 语义关系均衡型动词表第57-60页
附录五 实验一真搭配和假搭配第60-61页
附录六 实验二真搭配和假搭配第61-62页
附录七 实验三真搭配和假搭配第62-63页
附录八 问卷设计第63-65页
致谢第65页

论文共6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大规模MIMO下码本设计与容量优化的研究
下一篇:可编程AP节点的转发技术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