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8页 |
1.1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(DON)的简介 | 第10-11页 |
1.1.1 DON的分布与产生 | 第10页 |
1.1.2 DON的理化性质及毒性作用 | 第10-11页 |
1.2 黄曲霉毒素B_1(AFB_1)的简介 | 第11-12页 |
1.2.1 AFB_1的分布与产生 | 第11-12页 |
1.2.2 AFB_1的理化性质及毒性作用 | 第12页 |
1.3 真菌毒素联合作用类型及研究 | 第12-14页 |
1.3.1 联合作用简介及类型 | 第12-13页 |
1.3.2 国内外对真菌毒素联合作用的研究 | 第13-14页 |
1.4 细胞凋亡的概述 | 第14-15页 |
1.4.1 细胞凋亡的概念及特征 | 第14-15页 |
1.4.2 细胞凋亡的分子信号通路 | 第15页 |
1.5 RNA-seq简介 | 第15-16页 |
1.6 课题研究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6-18页 |
1.6.1 课题研究意义 | 第16页 |
1.6.2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6-18页 |
第二章 DON和AFB_1对HepG2/C3A细胞的联合毒性研究 | 第18-34页 |
2.1 引言 | 第18页 |
2.2 材料与仪器 | 第18-19页 |
2.2.1 主要实验材料与试剂 | 第18页 |
2.2.2 主要仪器与设备 | 第18-19页 |
2.3 实验方法与内容 | 第19-22页 |
2.3.1 溶液配制 | 第19-20页 |
2.3.2 细胞复苏与培养 | 第20页 |
2.3.3 DON和AFB_1单独染毒的IC50测定及后续实验浓度确定 | 第20-21页 |
2.3.4 HepG2/C3A细胞增殖抑制率的测定 | 第21页 |
2.3.5 HepG2/C3A细胞内总双链DNA含量的测定 | 第21页 |
2.3.6 HepG2/C3A细胞内活性氧含量的测定 | 第21页 |
2.3.7 HepG2/C3A细胞内ATP含量的测定 | 第21-22页 |
2.3.8 HepG2/C3A细胞线粒体膜通透性测定 | 第22页 |
2.3.9 数据统计分析 | 第22页 |
2.4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| 第22-32页 |
2.4.1 DON和AFB_1单独染毒的IC_(50) | 第22-23页 |
2.4.2 DON和AFB_1单独及联合处理对细胞增值抑制率的影响 | 第23-25页 |
2.4.3 DON和AFB_1单独及联合处理对细胞内总双链DNA含量的影响 | 第25-26页 |
2.4.4 DON和AFB_1单独及联合处理对细胞内活性氧含量的影响 | 第26-27页 |
2.4.5 DON和AFB_1单独及联合处理对细胞内ATP含量的影响 | 第27-28页 |
2.4.6 DON和AFB_1单独及联合处理对细胞线粒体膜通透性的影响 | 第28-30页 |
2.4.7 DON和AFB_1对细胞的联合毒性作用 | 第30-31页 |
2.4.8 毒性作用指标的主成分分析及相关性分析 | 第31-32页 |
2.5 小结 | 第32-34页 |
第三章 DON和AFB_1对HepG2/C3A细胞毒性机制的初步研究 | 第34-43页 |
3.1 引言 | 第34页 |
3.2 材料与仪器 | 第34页 |
3.2.1 主要实验材料与试剂 | 第34页 |
3.2.2 主要仪器与设备 | 第34页 |
3.3 实验方法与内容 | 第34-36页 |
3.3.1 溶液配制 | 第34-35页 |
3.3.2 细胞复苏与培养 | 第35页 |
3.3.3 细胞周期分布测定 | 第35页 |
3.3.4 Annexin V-FITC/PI双染法测定细胞凋亡率 | 第35页 |
3.3.5 RNA提取以及实时荧光定量PCR | 第35-36页 |
3.3.6 数据统计分析 | 第36页 |
3.4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| 第36-41页 |
3.4.1 DON和AFB_1单独及联合处理对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 | 第36-38页 |
3.4.2 DON和AFB_1单独及联合处理对细胞凋亡率的影响 | 第38-40页 |
3.4.3 DON和AFB_1单独及联合处理对细胞凋亡相关基因mRNA水平的影响 | 第40-41页 |
3.5 小结 | 第41-43页 |
第四章 DON和AFB_1处理HepG2/C3A细胞RNA-Seq测序研究 | 第43-60页 |
4.1 引言 | 第43页 |
4.2 材料与仪器 | 第43页 |
4.2.1 主要实验材料与试剂 | 第43页 |
4.2.2 主要仪器与设备 | 第43页 |
4.3 实验方法与内容 | 第43-45页 |
4.3.1 溶液配制 | 第43-44页 |
4.3.2 细胞复苏与培养 | 第44页 |
4.3.3 细胞样品制备 | 第44页 |
4.3.4 RNA-Seq测序 | 第44页 |
4.3.5 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实验 | 第44页 |
4.3.6 数据处理与分析 | 第44-45页 |
4.4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| 第45-58页 |
4.4.1 样品总RNA质量评估 | 第45页 |
4.4.2 测序评估 | 第45-46页 |
4.4.3 基因表达注释与组间差异基因筛选 | 第46-47页 |
4.4.4 Gene Ontology (GO)功能显著性富集分析 | 第47-54页 |
4.4.5 Pathway显著性富集分析 | 第54-58页 |
4.4.6 RT-qPCR验证分析 | 第58页 |
4.5 小结 | 第58-60页 |
结论与展望 | 第60-62页 |
结论 | 第60-61页 |
展望 | 第61-62页 |
致谢 | 第62-6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3-68页 |
附录A:RNA-Seq测序质量评估 | 第68-75页 |
附录B: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7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