科普兰及其《阿巴拉契亚之春》创作研究
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页 |
绪论 | 第7-11页 |
一 选题的缘由与意义 | 第7页 |
二 论题的研究现状 | 第7-9页 |
三 论文的写作内容 | 第9-11页 |
第一章 前科普兰时期的美国专业音乐 | 第11-17页 |
第一节 美国专业音乐的初建 | 第11-13页 |
一、美国专业音乐产生前的发展 | 第11-12页 |
二、美国专业音乐的初建阶段 | 第12-13页 |
第二节 美国专业音乐的崛起 | 第13-16页 |
一、美国专业音乐的形成初期——查尔斯·艾夫斯 | 第13-14页 |
二、美国专业音乐的发展阶段——科普兰及同代人 | 第14-16页 |
小结 | 第16-17页 |
第二章 《阿巴拉契亚之春》音乐风格分析 | 第17-36页 |
第一节 创作缘起 | 第17-18页 |
第二节 作品音乐风格分析 | 第18-35页 |
一、和声技法特征 | 第18-22页 |
二、节奏、节拍技法特点 | 第22-26页 |
三、旋律风格特点 | 第26-32页 |
四、曲式结构与管弦乐配器特征 | 第32-35页 |
小结 | 第35-36页 |
第三章 作品风格成因探究 | 第36-44页 |
第一节 社会语境 | 第36-38页 |
第二节 文化语境 | 第38-40页 |
第三节 科普兰个人经历 | 第40-44页 |
第四章 科普兰在美国音乐中的地位与影响 | 第44-49页 |
第一节 社会音乐活动及其影响 | 第44-47页 |
第二节 科普兰的创作对后世的影响 | 第47-49页 |
结语 | 第49-50页 |
附录 | 第50-5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1-53页 |
后记 | 第53-5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