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艺术论文--音乐论文--音乐技术理论与方法论文--戏剧音乐理论论文--地方戏曲音乐论文

山东梆子旦角唱腔及其对美声演唱的启示研究--以传统剧目《老羊山》中樊梨花唱段为例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页
绪论第9-16页
    一、选题缘由第9-10页
    二、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第10-11页
    三、文献综述第11-15页
    四、研究方法第15-16页
第一章 山东梆子概述第16-21页
    第一节 山东梆子的缘起第16-17页
    第二节 山东梆子的历史沿革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山东梆子的形成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山东梆子的鼎盛与衰落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山东梆子走向复兴第18-19页
    第三节 山东梆子旦角的发展概况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旦角唱腔流派代表人物刘桂荣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旦角唱腔流派代表人物刘桂松第20-21页
第二章 山东梆子旦角唱腔的基本样式及特点——以《老羊山》中樊梨花唱段为例第21-31页
    第一节 山东梆子旦角唱腔的板式结构第21-28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慢板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二八板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流水板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非板第27-28页
    第二节 山东梆子旦角唱腔的调式调性第28页
    第三节 山东梆子旦角唱腔的旋律特点第28-31页
第三章 山东梆子旦角唱腔的演唱特点——以《老羊山》中樊梨花唱段为例第31-41页
    第一节 语言基础第31-34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山东梆子旦角唱腔的语言特点第31-33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山东梆子旦角唱腔的戏剧语言特色第33-34页
    第二节 山东梆子旦角演唱技巧第34-41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运气方法第34-36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真假声混合并用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咬字与行腔第37-39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腔体共鸣第39-41页
第四章 山东梆子旦角唱腔演唱特点对美声演唱的启示第41-53页
    第一节 气息运用的启示第41-45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山东梆子旦角演唱与美声演唱用气之异同第41-43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山东梆子旦角演唱用气方法对美声演唱的启示第43-45页
    第二节 发声方法的启示第45-49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山东梆子旦角演唱与美声演唱发声方法之异同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山东梆子旦角发声方法对美声演唱的启示第46-49页
    第三节 咬字行腔的启示第49-53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山东梆子旦角的咬字与美声演唱咬字之异同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山东梆子旦角咬字行腔对美声演唱的启示第50-53页
结论第53-55页
参考文献第55-59页
附录第59-64页
致谢第64页

论文共6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富锌益生素对蛋鸡生产性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
下一篇:厚朴乳房注入剂(泌乳期)的制剂研究及临床评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