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清涧道情的发展
中文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绪论 | 第9-14页 |
一、目的与价值 | 第9-11页 |
二、研究现状 | 第11-13页 |
三、思路与方法 | 第13页 |
四、创新之处 | 第13-14页 |
第一章 清涧道情概述 | 第14-29页 |
第一节 清涧道情的生态环境 | 第14-17页 |
一、自然环境 | 第14-16页 |
二、人文环境 | 第16-17页 |
第二节 清涧道情的演变历程 | 第17-24页 |
一、源起 | 第17-22页 |
二、流变 | 第22-24页 |
第三节 清涧道情的现状 | 第24-29页 |
一、当前状况 | 第25-27页 |
二、面临困境 | 第27-29页 |
第二章 清涧道情的艺术分析 | 第29-51页 |
第一节 清涧道情的剧目概览 | 第29-33页 |
一、传统剧目 | 第29-30页 |
二、现代剧目 | 第30-31页 |
三、新创作和移植剧目 | 第31页 |
四、拓展性剧目 | 第31-32页 |
五、剧本特征 | 第32-33页 |
第二节 清涧道情的音乐特征 | 第33-47页 |
一、唱腔 | 第33-40页 |
二、新、老唱腔的传承关系 | 第40-44页 |
三、曲牌 | 第44-45页 |
四、伴奏乐器 | 第45-47页 |
第三节 清涧道情的舞台表演 | 第47页 |
一、形式 | 第47页 |
二、环境 | 第47页 |
三、特色 | 第47页 |
第四节 清涧道情的方言特色 | 第47-51页 |
一、清涧道情与方言 | 第48页 |
二、分布 | 第48-49页 |
三、方言对清涧道情影响 | 第49页 |
四、清涧道情中的腔和词 | 第49-51页 |
第三章 清涧道情的传承与发展 | 第51-57页 |
第一节 改善 | 第51-53页 |
第二节 提升 | 第53-55页 |
第三节 保护 | 第55-57页 |
结语 | 第57-5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8-60页 |
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、科研成果等 | 第60-61页 |
附录 | 第61-92页 |
致谢 | 第92-9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