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建筑设计论文--民用建筑论文--公共建筑论文

中国当代标志性公共文化建筑的艺术维度

中文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页
绪论第8-13页
    一、引言:万众瞩目的公共文化建筑第8-9页
    二、论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第9-10页
    三、论文研究范围第10页
    四、相关研究综述第10-11页
    五、论文研究的思路及方法第11-12页
    六、论文的创新点第12-13页
第一章 标志性公共文化建筑的艺术维度第13-22页
    第一节 公共文化建筑的建筑意第13-14页
    第二节 公共文化建筑的公共性分析第14-15页
    第三节 公共文化建筑的艺术表现第15-19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建筑本身的艺术表现第15-17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公共文化建筑的艺术审美观第17-19页
    第四节 公共文化建筑作为地域标志的基本要素及意义第19-22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公共文化建筑作为地标的基本要素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标志性建筑的象征意义与精神功能第21-22页
第二章 标志性公共文化建筑案例浅析第22-42页
    第一节 中国国家博物馆第22-30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国家博物馆的定位第22-24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新国博建筑的和谐理念与文化延续第24-27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新国博“以人为本”的实用功能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新国博的创新第28-30页
    第二节 国家大剧院第30-36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引爆争议的“世纪之蛋”第31-33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国家大剧院空间利用分析第33-35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国家大剧院的公众审美观分析第35-36页
    第三节 中国国学中心第36-38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“鼎筑大成”的国学中心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中国传统艺术元素的应用第37-38页
    第四节 苏州博物馆第38-42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“中而新、苏而新”的贝氏封刀之作第38-40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传承与创新的融合典范第40-42页
第三章 中国当代标志性公共文化建筑发展的思考第42-47页
    第一节 标志性公共文化建筑在当代的发展历程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历史文脉传承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时代变革过程中的建筑意向发展第43页
    第二节 优秀标志性公共文化建筑带来的收益第43-45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国家战略层面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文化发展层面第44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经济利益层面第44-45页
    第三节 对我国未来公共文化建筑发展的思考第45-47页
结论第47-48页
参考文献第48-51页
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、科研成果等第51-52页
致谢第52-53页

论文共5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民国时期今虞琴社发展研究
下一篇:论清涧道情的发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