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7页 |
1 绪论 | 第7-13页 |
·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意义与方法 | 第7-11页 |
·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意义 | 第7-8页 |
·食源性致病菌检的检测方法 | 第8-11页 |
·SELEX技术研究概况 | 第11-12页 |
·SELEX技术简介 | 第11页 |
·SELEX筛选方法 | 第11-12页 |
·立题意义与内容 | 第12-13页 |
·立题意义 | 第12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12-13页 |
2 材料与方法 | 第13-22页 |
·材料与试剂 | 第13页 |
·随机ssDNA文库及其引物序列的合成 | 第13页 |
·实验菌种 | 第13页 |
·实验试剂 | 第13页 |
·实验仪器 | 第13-14页 |
·实验原理 | 第14-16页 |
·SELEX原理 | 第14页 |
·基于适配子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黄金亚种荧光检测方法的原理 | 第14-15页 |
·基于适配子的蜡样芽孢杆菌电化学检测方法的原理 | 第15-16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16-22页 |
·适配子的SELEX筛选 | 第16-18页 |
·适配子的克隆测序及分析 | 第18-19页 |
·氨基化磁珠的制备与修饰 | 第19页 |
·基于适配子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黄金亚种的荧光检测方法 | 第19-20页 |
·玻碳电极的处理与修饰 | 第20-21页 |
·基于适配子的蜡样芽孢杆菌的电化学阻抗法检测方法 | 第21-22页 |
3 结果与讨论 | 第22-43页 |
·适配子的SELEX筛选 | 第22-24页 |
·PCR扩增条件的优化 | 第22页 |
·酶切条件的优化 | 第22-23页 |
·SELEX筛选轮数的优化 | 第23-24页 |
·每轮PCR产物的电泳结果 | 第24页 |
·适配子的测序结果及分析 | 第24-33页 |
·金黄色葡萄球菌黄金亚种适配子的测序结果分析 | 第24-26页 |
·蜡样芽孢杆菌适配子的测序结果分析 | 第26-28页 |
·金黄色葡萄球菌黄金亚种适配子的亲和力分析 | 第28-30页 |
·蜡样芽孢杆菌适配子的亲和力分析 | 第30-31页 |
·金黄色葡萄球菌黄金亚种适配子的特异性分析 | 第31-32页 |
·蜡样芽孢杆菌适配子的特异性分析 | 第32页 |
·筛选得到的适配子序列 | 第32-33页 |
·基于适配子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黄金亚种检测探针的制备 | 第33-37页 |
·氨基化磁珠的制备与表征 | 第33-34页 |
·磁珠与亲和素的结合 | 第34页 |
·磁珠与生物素化适配子的连接 | 第34-35页 |
·磁珠与适配子偶联条件的优化 | 第35-37页 |
·基于适配子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黄金亚种的荧光检测 | 第37-39页 |
·金黄色葡萄球菌黄金亚种荧光检测方法的分析性能 | 第37-38页 |
·牛奶样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黄金亚种的检测 | 第38-39页 |
·基于适配子的蜡样芽孢杆菌的电化学阻抗检测方法研究 | 第39-43页 |
·适配子传感器的构建 | 第39页 |
·基于适配子的蜡样芽孢杆菌检测探针的制备及表征 | 第39-40页 |
·实验条件的优化 | 第40-41页 |
·适配子传感器的分析性能 | 第41-42页 |
·牛奶样品中蜡样芽孢杆菌的检测 | 第42-43页 |
主要结论与展望 | 第43-44页 |
主要结论 | 第43页 |
展望 | 第43-44页 |
致谢 | 第44-4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5-49页 |
附录: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4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