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0页 |
第一章 中学历史“问题解决”教学模式的研究现状 | 第10-20页 |
一、 选题缘由与意义 | 第10-12页 |
(一) 选题缘由 | 第10-11页 |
(二) 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二、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| 第12-17页 |
(一)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2-15页 |
(二)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5-17页 |
三、 研究思路与方法 | 第17-18页 |
(一) 研究思路 | 第17页 |
(二) 研究方法 | 第17-18页 |
四、 研究重点、难点及创新之处 | 第18-20页 |
(一) 研究重点 | 第18页 |
(二) 研究难点 | 第18-19页 |
(三) 创新之处 | 第19-20页 |
第二章 中学历史“问题解决”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| 第20-30页 |
一、 “问题解决”教学模式的内涵 | 第20-22页 |
(一) “问题”的概念 | 第20-21页 |
(二) “问题解决”的内涵 | 第21-22页 |
(三) “问题解决”教学模式的概念 | 第22页 |
二、 “多元智能”与“问题解决”教学模式 | 第22-25页 |
(一) “多元智能”的内涵 | 第22-23页 |
(二) “多元智能”与中学历史“问题解决”教学 | 第23-25页 |
三、 建构主义理论与“问题解决”教学模式 | 第25-27页 |
(一) “建构主义”的内涵 | 第25-26页 |
(二) “建构主义”与中学历史“问题解决”教学 | 第26-27页 |
四、 “问题连续体”与“问题解决” | 第27-30页 |
(一) “问题连续体”的概念 | 第27-28页 |
(二) “问题连续体”与中学历史“问题解决”教学模式的关系 | 第28-30页 |
第三章 中学历史“问题解决”教学模式的特征、原则与目标 | 第30-40页 |
一、 中学历史“问题解决”教学模式的特征 | 第30-32页 |
(一) 以解决历史问题为中心 | 第30页 |
(二) 以探究合作学习为方式 | 第30-31页 |
(三) 以转变师生地位为宗旨 | 第31-32页 |
二、 中学历史“问题解决”教学模式的原则 | 第32-35页 |
(一) 教师导引与激励的原则 | 第32-33页 |
(二) 基础兼范例联系原则 | 第33-35页 |
(三) 合作开放原则 | 第35页 |
三、 中学历史“问题解决”教学模式的目标 | 第35-40页 |
(一) 教师发展目标 | 第36页 |
(二) 学生发展目标 | 第36-37页 |
(三) 教学成果目标 | 第37-40页 |
第四章 中学历史“问题解决”教学模式的实践流程 | 第40-46页 |
一、 问题导入:创设问题情境,引入历史问题 | 第40-42页 |
二、 问题探索:师生提出问题,学生质疑讨论 | 第42-43页 |
三、 问题解决:师生合作互动,实施解决方案 | 第43-46页 |
第五章 中学历史“问题解决”教学模式的实践效果及反思总结 | 第46-52页 |
一、 实践效果 | 第46-50页 |
二、 反思总结 | 第50-52页 |
结语 | 第52-5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4-58页 |
鸣谢 | 第58-60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| 第60-6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