历史教育对建立青少年人际关系的意义与作用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8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8-14页 |
一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8-11页 |
(一)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8-10页 |
(二)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0-11页 |
二 研究方法与研究意义 | 第11页 |
(一) 研究方法 | 第11页 |
(二) 研究意义 | 第11页 |
三 研究的重难点及研究思路 | 第11-14页 |
第二章 当代青少年的人际关系现状分析 | 第14-24页 |
一 人际关系的概念 | 第14页 |
二 影响青少年人际关系的因素 | 第14-19页 |
(一) 影响青少年人际关系的内在因素 | 第14-16页 |
(二) 影响青少年人际关系的外在因素 | 第16-19页 |
三 当代青少年人际交往的基本特点与趋势 | 第19-24页 |
(一) 人际交往的功利化倾向 | 第20页 |
(二) 物理隔离引发的情感疏远 | 第20-21页 |
(三) 网络上人际交往的盛行 | 第21-24页 |
第三章 中国历史中的传统人际关系思想及特征 | 第24-32页 |
一 中国传统人际关系的主要思想流派 | 第24-29页 |
(一) 孔、孟儒家文化中关于和谐人际关系的思想 | 第24-26页 |
(二) 庄子的和谐人际关系思想 | 第26-28页 |
(三) 墨子“兼爱”思想蕴含的和谐人际观 | 第28-29页 |
二 中国传统文化下人际关系的特征 | 第29-32页 |
第四章 历史教育对新型青少年人际关系的建构 | 第32-40页 |
一 当代青少年建立新型人际关系的基本要求 | 第32-34页 |
(一) 新型人际关系的概念及内涵 | 第32-33页 |
(二) 新型人际关系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| 第33-34页 |
二 历史教育在建立新型青少年人际关系中的作用 | 第34-36页 |
三 基于历史教育建构青少年新型人际关系的案例分析 | 第36-40页 |
(一) 情感的生成 | 第37页 |
(二) 情感生成教学的策略方法 | 第37-38页 |
(三) 情感的生成要潜移默化 | 第38-40页 |
结语 | 第40-4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2-46页 |
后记 | 第46-4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