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学生非正式学习的调查研究
| 中文摘要 | 第1-3页 |
| Abstract | 第3-7页 |
| 第一章 序论 | 第7-15页 |
| ·研究背景 | 第7-8页 |
| ·时代的呼唤 | 第7页 |
| ·信息技术的发展 | 第7-8页 |
| ·泛在学习理论的发展 | 第8页 |
| ·大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| 第8页 |
| ·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| 第8-13页 |
| ·国外非正式学习研究现状 | 第8-11页 |
| ·国内非正式学习研究现状 | 第11-13页 |
| ·研究的意义 | 第13-14页 |
| ·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| 第14-15页 |
| ·研究思路 | 第14页 |
| ·研究方法 | 第14-15页 |
|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| 第15-24页 |
| ·非正式学习概述 | 第15-20页 |
| ·非正式学习的内涵 | 第15-17页 |
| ·非正式学习的特点 | 第17-19页 |
| ·非正式学习的分类 | 第19页 |
| ·非正式学习的形式 | 第19-20页 |
| ·微型移动终端和3G网络的概述 | 第20-22页 |
| ·移动终端的概念 | 第20页 |
| ·微型移动终端的主要类型及功能 | 第20-21页 |
| ·3G网络及其特点 | 第21-22页 |
| ·社会建构主义 | 第22页 |
| ·情境学习理论 | 第22-23页 |
| ·分布式认知理论 | 第23-24页 |
| 第三章 大学生非正式学习情况的调查及分析 | 第24-46页 |
| ·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| 第24-27页 |
| ·前期准备 | 第24-25页 |
| ·问卷的调查结果分析 | 第25-27页 |
| ·数据统计描述与分析 | 第27-42页 |
| ·问卷调查总结 | 第42-44页 |
| ·访谈结果分析 | 第44-46页 |
| 第四章 大学生非正式学习模型的创建及促进建议 | 第46-57页 |
| ·非正式学习和偶发性学习模型的研究 | 第46-47页 |
| ·大学生非正式学习的影响因素 | 第47-50页 |
| ·大学生非正式学习方式 | 第50-51页 |
| ·大学生非正式学习模型的构建 | 第51-52页 |
| ·促进大学生非正式学习的若干建议 | 第52-57页 |
| ·创造促进非正式学习的良好环境 | 第53页 |
| ·搭建促进非正式学习的基础设施 | 第53-54页 |
| ·激发非正式学习的动机 | 第54页 |
| ·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| 第54页 |
| ·提高非正式学习能力 | 第54-55页 |
| ·增强大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 | 第55页 |
| ·“基于微型移动终端的微型学习+反思”型的学习 | 第55-57页 |
| 第五章 结语 | 第57-59页 |
| ·主要研究工作和成果 | 第57页 |
| ·研究的局限性 | 第57-58页 |
| ·展望 | 第58-59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9-63页 |
| 附录A 大学生非正式学习情况调查 | 第63-65页 |
| 附录B 访谈提纲 | 第65-66页 |
| 致谢 | 第66-67页 |
|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67-6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