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8页 |
第一章 导论 | 第8-15页 |
一、 研究背景 | 第8-10页 |
二、 研究意义 | 第10页 |
三、 概念解析 | 第10-13页 |
(一) 特殊教育 | 第10-11页 |
(二) 特殊教育法案 | 第11-12页 |
(三) 法律渊源 | 第12-13页 |
四、 文献综述 | 第13-15页 |
五、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| 第15页 |
(一) 研究思路 | 第15页 |
(二) 研究方法 | 第15页 |
第二章 美国特殊教育法案的发展进程 | 第15-40页 |
一、 雏形产生阶段 | 第15-21页 |
(一) 1965 年《初等与中等教育法》(PL. 89-10) | 第15-16页 |
(二) 1966 年《初等与中等教育法修正案》(PL. 89-750) | 第16-17页 |
(三) 1970 年《残疾人教育法》(PL. 91-230) | 第17-19页 |
(四) 1974 年《残疾人教育法修正案》(PL. 93-380) | 第19-21页 |
二、 逐步完善阶段 | 第21-39页 |
(一) 1975 年《全体残疾儿童教育法》(PL.94-142) | 第21页 |
(二) 1986 年《残疾人教育法修正案》(The Education of the Handicapped Act Amendments of 1986,99-457)又称,《残疾婴幼儿法案》 | 第21-22页 |
(三) 1990 年《障碍者教育法》(The Individuals with Disabilities Education Act 简称 IDEA,又称为 101-476) | 第22-24页 |
(四) 1997 年《障碍者教育法修正案》(IDEA 修正案,105-17) | 第24页 |
(五) 1999 年 IDEA 修正案的实施细则(105-17 法案实施细则) | 第24-39页 |
三、 精进阶段 | 第39-40页 |
(一) 2002 年,《不让一个儿童掉队法》 | 第39页 |
(二) 2004 年,《障碍者教育促进法》(IDEIA) | 第39-40页 |
第三章 美国特殊教育法案中的核心内容 | 第40-45页 |
一、 残疾人教育法(IDEA)的核心内容 | 第40-42页 |
(一) 零拒绝 | 第40页 |
(二) 无歧视评估 | 第40-41页 |
(三) 合适的教育 | 第41页 |
(四) 最少限制的环境 | 第41页 |
(五) 法律保障程序 | 第41-42页 |
(六) 父母与学生的共同参与 | 第42页 |
二、 不让任何一个孩子掉队(NCLB)的核心内容 | 第42-45页 |
(一) 结果问责(accountability) | 第42-43页 |
(二) 学校安全 | 第43页 |
(三) 父母的选择权 | 第43-44页 |
(四) 教师的资格认证 | 第44页 |
(五) 教育技术 | 第44-45页 |
(六) 地方灵活性(local flexibility) | 第45页 |
第四章 特殊教育法发展的因素 | 第45-48页 |
一、 社会的文化根基 | 第45-46页 |
(一) 对民主的追求 | 第45页 |
(二) 对法制的崇尚 | 第45-46页 |
(三) 对个人权利的捍卫 | 第46页 |
二、 理论基础 | 第46-47页 |
三、 表现方式 | 第47-48页 |
(一) 民权运动 | 第47页 |
(二) 家长团体的呼吁 | 第47-48页 |
第五章 美国特殊教育法案的影响 | 第48-52页 |
一、 立法体系完善并相互补充和促进 | 第48页 |
二、 行政执法上的保障(拨款经费) | 第48页 |
三、 教育上的影响 | 第48-52页 |
(一) 早期教育 | 第48-49页 |
(二) 高等教育 | 第49页 |
(三) 教育理念 | 第49-50页 |
(四) 掀起一场教育与研究的新趋势——实证为本位的教育 | 第50页 |
(五) 师资培训 | 第50-52页 |
第六章 对我国的影响及启示 | 第52-5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5-58页 |
致谢 | 第5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