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中学生心理地图建构的研究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9页 |
1 绪论 | 第9-12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9-10页 |
·地理学科的特点 | 第9页 |
·心理地图的发展 | 第9-10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10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10页 |
·对学生而言 | 第10页 |
·对教师而言 | 第10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0-12页 |
2 地图与心理地图 | 第12-18页 |
·地图 | 第12页 |
·心理地图 | 第12-13页 |
·心理地图与地图的关系 | 第13-14页 |
·中学生心理地图的主要特征 | 第14-15页 |
·动态性 | 第14页 |
·模糊性 | 第14-15页 |
·独特性 | 第15页 |
·可操作性 | 第15页 |
·调查问卷 | 第15-18页 |
·调查目的 | 第15-16页 |
·问卷设计及实施方案 | 第16页 |
·调查结果分析 | 第16-18页 |
3 心理地图的建构过程 | 第18-24页 |
·中学生心理地图建构的理论基础 | 第18-19页 |
·识记地图,形成轮廓 | 第19-20页 |
·寻找特殊的点和线,双重记忆地理位置 | 第20页 |
·对感性知识进行形象记忆 | 第20页 |
·落实位置建立基本轮廓 | 第20页 |
·整合信息,充实内容 | 第20-22页 |
·积累 | 第21页 |
·分析比较 | 第21-22页 |
·建立联系 | 第22页 |
·充分利用,实现图文转换 | 第22-24页 |
4 中学生心理地图的建构对地理学科能力的影响 | 第24-30页 |
·地理学科能力 | 第24-26页 |
·国际地理学科能力目标 | 第24-25页 |
·我国的专家学者对地理学科能力的划分 | 第25-26页 |
·心理地图的建构对地理学科能力培养的影响 | 第26-30页 |
·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有利影响 | 第26页 |
·对培养学生地理信息加工能力的有利影响 | 第26-27页 |
·对学生表达与交流能力的影响 | 第27页 |
·对学生空间定位能力的影响 | 第27-28页 |
·对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有利影响 | 第28-30页 |
5 小结 | 第30-3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1-33页 |
附录 | 第33-35页 |
致谢 | 第3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