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语言、文字论文--汉语论文--汉语教学论文--对外汉语教学论文

外向型汉语学习词典的副词释义研究--以三部外向型汉语学习词典为例

摘要第1-6页
Abstract第6-8页
目录第8-11页
第一章 绪论第11-20页
 1. 相关研究综述第11-16页
   ·对外汉语学习词典研究现状第11-13页
   ·词典释义研究现状第13-16页
     ·词典释义理论研究第13-14页
     ·词典释义方式的研究第14-15页
     ·词典释义配例的研究第15页
     ·词典释义元语言的研究第15-16页
   ·副词释义研究现状第16页
     ·副词释义模式的研究第16页
     ·副词释义配例的研究第16页
 2. 本研究概说第16-20页
   ·选题的缘起及其意义第16-17页
   ·本研究的范围及语料来源第17-18页
   ·本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第18-20页
     ·本研究采用的理论第18-19页
     ·本研究采用的方法第19-20页
第二章 三部词典副词释义方式考察第20-53页
 1. 本文所分析的释义方式第20-22页
   ·主要释义方式第20-21页
     ·同义词释义第20页
     ·否定释义第20页
     ·语素式释义第20-21页
     ·副词性短语释义第21页
     ·解说式释义第21页
     ·综合式释义第21页
   ·辅助释义方式第21-22页
     ·括注第21-22页
     ·辅助模块第22页
 2. 《8000 词》副词释义方式分析第22-30页
   ·主要释义方式第23-28页
   ·辅助释义方式第28-30页
 3. 《商务馆》副词释义方式分析第30-37页
   ·主要释义方式第30-33页
   ·辅助释义方式第33-37页
 4. 《用例》副词释义方式分析第37-43页
   ·主要释义方式第37-40页
   ·辅助释义方式第40-43页
 5. 三部词典副词释义方式对比分析第43-53页
   ·三部词典副词释义方式相同点第45-48页
   ·三部词典副词释义方式不同点第48-50页
   ·三部词典释义方式存在的问题第50-53页
第三章 三部词典副词释义配例考察第53-80页
 1. 三部词典副词释义配例数量考察第53-55页
   ·《8000 词》副词释义配例数量第53-54页
   ·《商务馆》副词释义配例数量第54-55页
   ·《用例》副词释义配例数量第55页
 2. 三部词典副词释义配例类型考察第55-58页
   ·《8000 词》副词释义配例类型第55-56页
   ·《商务馆》副词释义配例类型第56-57页
   ·《用例》副词释义配例类型第57-58页
 3. 三部词典副词释义配例语法信息考察第58-80页
   ·语料库中“很”“最”“太”语法信息的分析第58-64页
   ·三部词典中“很”语法信息的分析第64-68页
   ·三部词典中“最”语法信息的分析第68-70页
   ·三部词典中“太”语法信息的分析第70-75页
   ·三部词典副词释义配例对比分析第75-80页
第四章 三部词典副词释义性词语考察第80-91页
 1. 三部词典副词释义性词语的频率第80-83页
   ·三部词典副词释义高频词统计第80-82页
   ·三部词典副词释义高频词的频率分析第82-83页
 2. 三部词典副词释义高频词的词性第83-86页
   ·《8000 词》副词释义高频词词性情况第83-84页
   ·《商务馆》副词释义高频词性情况第84-85页
   ·《用例》副词释义高频词词性情况第85-86页
   ·三部词典副词释义高频词词性对比分析第86页
 3. 三部词典副词释义高频词的词汇等级第86-89页
   ·三部词典副词释义高频词词汇等级情况第86-89页
   ·三部词典副词释义高频词词汇等级对比第89页
 4. 三部词典副词释义的高频共现词第89-91页
   ·三部词典副词释义高频共现词统计第89-90页
   ·三部词典副词释义高频共现词实用度第90-91页
第五章 余论第91-100页
 1.外向型汉语学习词典使用需求情况问卷调查第91-95页
   ·问卷调查设计第91-92页
     ·调查目的第91页
     ·调查对象第91-92页
     ·调查方法第92页
   ·调查结果与分析第92-95页
     ·学习词典类型需求第92-93页
     ·学习词典使用目的第93页
     ·学习词典释义需求和期待第93-94页
     ·学习词典释义用例数量需求第94页
     ·学习词典释义用例形式需求第94-95页
 2. 研究结论及启示第95-99页
   ·研究结论第95-96页
   ·本研究对外向型汉语学习词典释义的启示第96-99页
 3. 本研究的不足及后续研究第99-100页
参考文献第100-103页
致谢第103-104页
附录第104-107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的论文第107页

论文共10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中国低碳经济融资方式研究
下一篇:婉约派诗歌英译的意境再现--从“接受美学”角度分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