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轻工业、手工业论文--食品工业论文--一般性问题论文--食品加工与保藏论文

高压脉冲电场对POD活性及各级结构的影响研究

摘要第1-10页
Abstract第10-12页
第一章 绪论第12-25页
 1 高压脉冲电场技术处理酶的研究进展第12-17页
 2 酶失活动力学、失活机理及酶结构研究第17-20页
   ·酶失活动力学研究进程第17-18页
   ·酶的失活机理第18-19页
   ·酶的结构第19-20页
     ·酶的一级结构第19页
     ·酶的二级结构第19页
     ·酶的结构域第19-20页
     ·酶的三级结构第20页
     ·酶的四级结构第20页
     ·酶的五级结构第20页
 3 酶结构的研究方法第20-21页
 4 计算机分子模拟在生物大分子领域的研究进展第21-23页
 5 本研究的立题背景、意义和研究内容第23-25页
   ·电场对酶蛋白构象影响的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3页
   ·研究内容第23-25页
第二章 高压脉冲处理设备简述第25-28页
 1 高压脉冲发生系统第25-26页
 2 高压脉冲处理室第26-28页
第三章 高压脉冲电场钝化POD活力动力学研究第28-34页
 1 材料与方法第28-31页
   ·材料与仪器第28页
     ·材料第28页
     ·仪器第28页
   ·试验方法第28-31页
     ·POD酶液配制第28页
     ·POD酶活试验试剂配制第28-29页
     ·高压脉冲电场处理对POD酶活力影响的试验方案设计第29页
     ·POD相对酶活力测定第29页
     ·高压脉冲电场强度与酶失活动力学模型的建立以及数据处理方法第29-31页
     ·数据分析第31页
 2 结果与分析第31-33页
     ·高压脉冲电场电场强度(E)与POD活力关系的拟合第31-32页
   ·小结第32-33页
 3 结语第33-34页
第四章 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高压脉冲处理对POD一级结构的影响第34-40页
 1 材料与方法第34-35页
   ·材料与仪器第34页
     ·材料第34页
     ·仪器第34页
   ·试验方法第34-35页
     ·POD酶液配制第34-35页
     ·试验方案的设计第35页
     ·尺寸排阻色谱法第35页
 2 结果与分析第35-39页
   ·不同电场强度处理下POD的高效液相二维重叠色谱图第35-38页
   ·尺寸排阻法分析高压脉冲电场条件下POD的一级结构变化情况第38-39页
 3 结语第39-40页
第五章 红外光谱法分析高压脉冲电场处理条件下POD二级结构的改变第40-46页
 1 材料与方法第40-41页
   ·材料与仪器第40页
     ·材料第40页
     ·仪器第40页
   ·试验方法第40-41页
     ·POD酶液配制第40页
     ·试验方案的设计第40-41页
     ·红外光谱法第41页
 2 结果与分析第41-45页
   ·POD的红外光谱图第41-42页
   ·红外光谱法分析不同电场强度条件下POD二级结构的变化第42-45页
 3 结语第45-46页
第六章 荧光光谱法分析高压脉冲电场处理条件下POD三级结构的改变第46-53页
 1 材料与方法第46-48页
   ·材料与仪器第46页
     ·材料第46页
     ·仪器第46页
   ·试验方法第46-48页
     ·POD酶液配制第46页
     ·试验方案设计第46-47页
     ·荧光光谱分析方法第47-48页
 2 结果与分析第48-51页
   ·POD荧光光谱分析第48-50页
   ·高压脉冲电场条件下POD三级结构变化情况第50-51页
 3 结语第51-53页
第七章 分子模拟高压脉冲电场对POD三级结构影响第53-62页
 1 POD发光基团动力学模拟第53-56页
   ·分子动力学模拟的基本原理第53-55页
   ·模拟计算方法第55-56页
     ·分子力学计算第56页
     ·分子动力学模拟第56页
 2 结果与分析第56-61页
   ·分子力学优化第56-57页
   ·分子动力学模拟过氧化物酶分子能量变化第57-58页
     ·POD分子动力学模拟第57页
     ·高压脉冲电场条件下POD分子动力学模拟第57-58页
   ·高压脉冲前后POD构效关系第58-61页
     ·高压脉冲前POD构效关系第58-59页
     ·高压脉冲电场对POD构效关系的影响第59-61页
 3 结语第61-62页
第八章 结论与展望第62-63页
 1.结论第62页
 2 展望第62-63页
参考文献第63-70页
致谢第70页

论文共7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厦门市翔安区土壤重金属分布、形态及生态效应研究
下一篇:违法性认识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