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酒固液复合发酵模式及动力学研究
| 中文摘要 | 第1-6页 |
| 英文摘要 | 第6-12页 |
| 1 绪论 | 第12-21页 |
| ·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| 第12页 |
| ·问题的提出 | 第12页 |
| ·研究意义 | 第12页 |
| ·研究背景 | 第12-19页 |
| ·生产模式 | 第12-13页 |
| ·白酒微生物反应动力学的研究 | 第13-19页 |
| ① 微生物生长动力学模型 | 第14-17页 |
| ② 产品生成动力学 | 第17-18页 |
| ③ 基质消耗动力学 | 第18-19页 |
| ·论文思路及内容 | 第19-21页 |
| ·论文思路 | 第19-20页 |
| ·论文的主要内容 | 第20-21页 |
| 2 固液复合发酵主发酵期各关键因素研究 | 第21-41页 |
| ·前言 | 第21页 |
| ·实验材料 | 第21页 |
| ·原辅材料 | 第21页 |
| ·实验试剂 | 第21页 |
| ·方法 | 第21-25页 |
| ·分析方法 | 第21-24页 |
| ·实验方法 | 第24-25页 |
| ·结果与讨论 | 第25-40页 |
| ·温度的影响 | 第25-29页 |
| ·大曲储存期的影响 | 第29-34页 |
| ·酸度的影响 | 第34-35页 |
| ·其它几种重要因素相互之间的关系对发酵的影响 | 第35-40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0-41页 |
| 3 主发酵期发酵动力学研究 | 第41-47页 |
| ·引言 | 第41页 |
| ·材料与方法 | 第41页 |
| ·材料 | 第41页 |
| ·实验过程 | 第41页 |
| ·结果与讨论 | 第41-46页 |
| ·微生物生长动力学 | 第41-42页 |
| ·乙醇生成动力学研究 | 第42-43页 |
| ·总糖消耗动力学模型 | 第43页 |
| ·模型的求解 | 第43-44页 |
| ·模型的验证 | 第44-46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6-47页 |
| 4 大曲催化下的酯化反应条件的确定 | 第47-54页 |
| ·引言 | 第47页 |
| ·实验仪器与试剂 | 第47-48页 |
| ·化学试剂 | 第47-48页 |
| ·实验仪器 | 第48页 |
| ·酯类的测定 | 第48页 |
| ·进混合样 | 第48页 |
| ·试样的测定 | 第48页 |
| ·实验步骤 | 第48-49页 |
| ·最佳温度的选择 | 第49页 |
| ·最佳配比的选择 | 第49页 |
| ·最佳大曲的选择 | 第49页 |
| ·最佳浓度的选择 | 第49页 |
| ·结果与讨论 | 第49-53页 |
| ·最佳温度的选择 | 第49-50页 |
| ·最佳配比实验 | 第50-51页 |
| ·加曲量实验 | 第51-52页 |
| ·最佳转化率浓度 | 第52-53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53-54页 |
| 5 大曲催化下的己酯酯化反应本初动力学推导 | 第54-61页 |
| ·主要仪器与试剂 | 第54页 |
| ·主要仪器 | 第54页 |
| ·主要试剂 | 第54页 |
| ·方法 | 第54-55页 |
| ·实验步骤 | 第54-55页 |
| ·分析方法—酯的测定 | 第55页 |
| ·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 | 第55-60页 |
| ·外扩散的影响 | 第55-56页 |
| ·正反应 | 第56-58页 |
| ·逆反应 | 第58-59页 |
| ·总反应 | 第59-60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60-61页 |
| 6 固液复合发酵模式的研究 | 第61-69页 |
| ·前言 | 第61页 |
| ·发酵设备与培养基 | 第61-62页 |
| ·发酵设备 | 第61页 |
| ·设备布局示意图 | 第61页 |
| ·培养基 | 第61页 |
| ·分析方法 | 第61-62页 |
| ·实验步骤 | 第62-63页 |
| ·清蒸谷壳 | 第62页 |
| ·拌粮及配料情况 | 第62页 |
| ·蒸粮蒸酒 | 第62页 |
| ·打量水 | 第62-63页 |
| ·晾糟撒曲 | 第63页 |
| ·入窖要求 | 第63页 |
| ·封窖 | 第63页 |
| ·黄水混合 | 第63页 |
| ·混合物加热 | 第63页 |
| ·生香物质循环 | 第63页 |
| ·窖内分析 | 第63页 |
| ·综合分析 | 第63页 |
| ·结果与讨论 | 第63-68页 |
| ·黄水的常规分析 | 第63-66页 |
| ·乙醇的变化情况 | 第66页 |
| ·实验和对照基酒的质量与产量 | 第66-68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68-69页 |
| 7 结论与展望 | 第69-71页 |
| ·结论 | 第69-70页 |
| ·展望 | 第70-71页 |
| 致谢 | 第71-72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72-75页 |
| 附录 | 第75-76页 |
| 用稿通知 | 第76-77页 |
| 附发表论文 | 第77-8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