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无线电电子学、电信技术论文--微电子学、集成电路(IC)论文--半导体集成电路(固体电路)论文--场效应型论文

CMOS集成电路片上静电放电防护器件的设计与分析

摘要第1-4页
ABSTRACT第4-8页
第一章 引言第8-19页
   ·ESD 简介第8-9页
   ·ESD 测试方法第9-13页
     ·ZAPMASTER 的ESD 测试方法第11-12页
     ·TLP 技术的ESD 测试方法第12-13页
     ·ZAPMASTER 测试与TLP 测试的关联性第13页
   ·ESD 的TCAD 仿真简介第13-15页
     ·工艺仿真工具Tsuprem 和器件仿真工具Medici 简介第14页
     ·工艺器件仿真工具ISE-TCAD 简介第14页
     ·工艺器件仿真工具Silvaco-TCAD 简介第14-15页
   ·ESD 防护器件简介第15-17页
     ·基于二极管的ESD 防护器件第15页
     ·基于场氧器件的ESD 防护器件第15-16页
     ·基于MOS 管的ESD 防护器件第16-17页
     ·基于SCR 的ESD 防护器件第17页
   ·我的工作及其论文组织第17-19页
     ·我的工作第17-18页
     ·论文核心内容第18-19页
第二章 深亚微米场氧ESD 器件防护能力的研究第19-30页
   ·基于FOD 结构的ESD 器件分析第19-23页
     ·FOD 工作机理第19-20页
     ·基于FOD 结构的ESD 器件设计第20-22页
     ·新型浮多晶硅岛屿FOD 结构的ESD 器件设计第22-23页
   ·试验数据分析第23-27页
     ·NMSTFOD 器件的数据分析第24-25页
     ·WCFOD 器件的数据分析第25页
     ·SCFOD 器件的数据分析第25-26页
     ·浮体多晶岛屿FOD 器件的数据分析第26-27页
     ·各种FOD 的比较第27页
   ·小结第27-30页
第三章 NMOSFET ESD 防护器件在不同栅压下的研究第30-42页
   ·试验过程第30-37页
     ·NMOS 管的TCAD 瞬态仿真第31-35页
     ·带栅压NMOS 管的TLP 测试方法第35-37页
   ·栅压对NMOS 管ESD 性能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第37-41页
     ·栅压对NMOS 管的ESD 性能影响第37-38页
     ·有源区宽长对NMOS 管ESD 性能的影响第38页
     ·沟道长度对NMOS 管ESD 性能的影响第38-41页
   ·小结第41-42页
第四章 典型可控硅ESD 防护器件结构和版图设计分析第42-52页
   ·LSCR 的分析和设计方法研究第42-45页
   ·MLSCR 的分析和设计方法研究第45-47页
   ·LVTSCR 的分析和设计方法研究第47-48页
   ·新型的SCR 器件版图设计第48-51页
   ·小结第51-52页
第五章 新型双向可控硅ESD 防护器件的设计与分析第52-88页
   ·Logic CMOS工艺下双向ESD防护器件的设计第54-56页
   ·低触发电压双向SCR ESD 防护器件的设计第56-62页
     ·Wang A.的低触发电压方案第56页
     ·NM_DDSCR 器件设计及分析第56-58页
     ·PLVT_DDSCR 器件设计及分析第58-62页
   ·MIXED_MODE RFCMOS 工艺实现的DDSCR 器件结构第62-65页
     ·T-Well 工艺简介第62-63页
     ·NLVT_DDSCR 器件设计及分析第63-65页
   ·LVT_DDSCR 器件的设计评估第65-68页
     ·LVT_DDSCR 器件的鲁棒性和有效性评估第66-67页
     ·LVT_DDSCR 器件的直流特性第67-68页
   ·器件的版图设计及其失效分析第68-79页
     ·不同金属布线法对双叉指NM_DDSCR 器件的影响第69-76页
     ·Square DDSCR 器件的设计和分析第76-78页
     ·横向三极管效应第78-79页
   ·DDSCR 器件在全芯片ESD 防护中的应用第79-83页
     ·三端口DDSCR 器件在全芯片ESD 防护中的应用第80-81页
     ·PS 模式下Square PLVT_DDSCR 器件对反相器的ESD 防护验证及分析第81-83页
   ·器件结构优化设想与仿真第83-87页
     ·改进型DDSCR 器件结构第83-85页
     ·改进型PLVT_DDSCR 结构的TCAD 仿真第85-87页
   ·小结第87-88页
第六章 结论第88-90页
 工作总结第88页
 工作创新之处第88-89页
 展望第89-90页
致谢第90-91页
参考文献第91-95页
附录: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第95页

论文共9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鲢鱼鱼肉中石油烃污染的红外光谱检测方法的研究
下一篇:基于CORDIC算法的DDS技术研究与实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