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0页 |
绪言 | 第10-12页 |
一、选题缘由 | 第10页 |
二、“研究性学习”研究的概况及简评 | 第10-11页 |
三、本文研究的重点及其新意 | 第11-12页 |
第一章 有关研究性学习的界定 | 第12-24页 |
一、研究性学习提出的历程 | 第12-13页 |
二、研究性学习的定义 | 第13-14页 |
三、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| 第14-16页 |
(一) 开放性 | 第14-15页 |
(二) 实践性 | 第15页 |
(三) 合作性 | 第15-16页 |
四、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| 第16-19页 |
(一) 时代的要求 | 第16-17页 |
(二) 教育改革的要求 | 第17-19页 |
五、本文的研究课题概况 | 第19-24页 |
(一) 本课题研究的直接起因 | 第19页 |
(二) 高考导向的要求 | 第19-20页 |
(三) 本课题的导学目标 | 第20-21页 |
(四) 本课题的导学重、难点 | 第21-22页 |
(五) 本课题教学过程实施的思路 | 第22-24页 |
第二章 评“打倒孔家店”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 | 第24-49页 |
一、“打倒孔家店”在历史上的现状 | 第24-27页 |
(一) 为什么要“打倒孔家店” | 第24-26页 |
(二) 中国古代、近代和现代“打倒孔家店”的史实 | 第26-27页 |
(三) 历史与现实中对待儒学相互矛盾的地方 | 第27页 |
二、儒学的利弊及其原因 | 第27-44页 |
(一) 儒学祸国殃民的表现有哪些 | 第27-33页 |
(二) 儒学中仍然有生命力的表现是什么 | 第33-40页 |
(三) 怎么会出现儒学似乎对错各半 | 第40-44页 |
三、儒学的出路 | 第44-49页 |
(一) 如何让儒学与时代俱进 | 第44-46页 |
(二) 糅合中西文明之长 | 第46-49页 |
第三章 评“打倒孔家店”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反思 | 第49-57页 |
一、本课题的收获 | 第49-51页 |
(一) 师生共同成长 | 第49页 |
(二) 问题刺激思维兴趣 | 第49-50页 |
(三)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| 第50页 |
(四) 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| 第50-51页 |
(五) 与高考挂钩才有持续的动力 | 第51页 |
二、教学中“研究性学习”要注意的问题 | 第51-57页 |
(一) 坚守这种教学信念 | 第51-52页 |
(二) 课堂是高中研究性学习的主战场 | 第52页 |
(三) 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要相互配合 | 第52-54页 |
(四) 教学原则、目标、步骤和评价是落实研究性学习的程序保障 | 第54-57页 |
结语 | 第57-5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9-61页 |
后记 | 第6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