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9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6页 |
·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9-10页 |
·论文的研究背景 | 第9页 |
·论文选题的意义 | 第9-10页 |
·国内外研究综述 | 第10-14页 |
·国外对知识型员工激励概论 | 第10-11页 |
·国内对知识型员工激励概论 | 第11-14页 |
·研究方法和思路 | 第14-16页 |
·论文的研究方法 | 第14页 |
·论文研究思路 | 第14-16页 |
第二章 相关理论和方法综述 | 第16-27页 |
·知识型员工的概念与特征 | 第16-18页 |
·知识型员工的概念 | 第16页 |
·知识型员工激励因素比较 | 第16-17页 |
·知识型员工的需求特征 | 第17-18页 |
·中国传统激励方式 | 第18-19页 |
·中国古代激励方法 | 第18-19页 |
·中国当代激励方法 | 第19页 |
·西方现代激励理论 | 第19-22页 |
·内容型激励理论 | 第19-21页 |
·过程型激励理论 | 第21页 |
·综合激励理论 | 第21-22页 |
·人力资本产权激励理论 | 第22页 |
·层次分析法的方法介绍 | 第22-27页 |
·层次分析法基本原理 | 第23页 |
·层次分析法的计算步骤 | 第23-27页 |
第三章 我国科研院所知识型员工激励模型构建 | 第27-38页 |
·科研院所转制的背景 | 第27-28页 |
·科研院所转制的理论背景 | 第27-28页 |
·科研院所转制的实践背景 | 第28页 |
·科研院所转制后人力资源管理的共性问题 | 第28-30页 |
·组织转型方面 | 第28-29页 |
·薪酬激励方面 | 第29页 |
·管理体制方面 | 第29页 |
·人才培养方面 | 第29-30页 |
·企业文化方面 | 第30页 |
·转制科研院所知识型员工的重要作用及激励原则 | 第30-32页 |
·知识型员工在当前科研院所中的重要作用 | 第30-31页 |
·转制科研院所知识型员工的激励原则 | 第31-32页 |
·对当前转制科研院所知识型员工激励改进对策 | 第32-35页 |
·建立健全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| 第32-33页 |
·设置合理薪酬体系,实施全面薪酬战略 | 第33页 |
·建立适应矩阵化地组织结构激励、考核体系 | 第33-34页 |
·注重发挥企业文化的作用 | 第34页 |
·激励要兼顾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 | 第34-35页 |
·转制科研院所知识型员工激励模型构建 | 第35-38页 |
·转制科研院所知识型员工的激励因素分析 | 第35页 |
·激励模型设计的准则 | 第35-36页 |
·知识型员工激励模型的建立 | 第36-38页 |
第四章 武汉钢铁设计研究总院(中冶南方)的案例分析 | 第38-48页 |
·武汉钢铁设计研究总院概况 | 第38-39页 |
·历史沿革 | 第38页 |
·公司简介 | 第38-39页 |
·武汉钢铁设计研究总院改制前知识型员工激励情况及问题分析 | 第39-41页 |
·知识型员工激励模型在中冶南方的应用 | 第41-44页 |
·对中冶南方知识型员工激励的建议 | 第44-48页 |
·科学合理化的工作设计与岗位评价 | 第44-45页 |
·建立多层次的薪酬激励体系 | 第45页 |
·多方位的绩效考核体系 | 第45-46页 |
·建立多渠道的职业发展通道 | 第46-47页 |
·注重情感关怀与企业文化建设 | 第47-48页 |
第五章 总结及展望 | 第48-50页 |
·论文的主要工作 | 第48页 |
·本文的创新之处 | 第48页 |
·本研究的局限和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| 第48-5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0-53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与发表的科研论文 | 第53-54页 |
致谢 | 第5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