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9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6页 |
·选题依据及意义 | 第9-10页 |
·国内外研究综述 | 第10-14页 |
·国外对SA8000 的主要研究 | 第10-11页 |
·国内对SA8000 的主要研究 | 第11-14页 |
·本论文创新之处与不足 | 第14-15页 |
·本文框架 | 第15-16页 |
第二章 CSR(企业社会责任)及SA8000 的相关理论介绍 | 第16-27页 |
·CSR 相关理论 | 第16-20页 |
·CSR 产生的背景及发展历程 | 第16-17页 |
·CSR 的概念界定 | 第17-19页 |
·国外学者和机构对CSR 的概念界定 | 第17-18页 |
·我国学者对 CSR 的概念界定 | 第18-19页 |
·对 CSR 概念的研究小结 | 第19页 |
·CSR 的内容及层次划分 | 第19-20页 |
·SA8000 标准相关理论 | 第20-25页 |
·SA8000 标准的起源与形成 | 第21-23页 |
·SA8000 标准的内容概述 | 第23-25页 |
·CSR 与SA8000 的关系 | 第25-27页 |
第三章 SA8000 标准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| 第27-43页 |
·SA8000 标准的认证情况 | 第27-35页 |
·SA8000 标准在全球认证的基本情况 | 第27-33页 |
·SA8000 标准在我国的认证情况 | 第33-35页 |
·SA8000 标准推广及认证在我国企业实施存在的主要问题 | 第35-38页 |
·政府对SA8000 标准认证活动支持力度不大 | 第36-37页 |
·企业对SA8000 标准认证活动参与热情不高 | 第37-38页 |
·民众对SA8000 标准内容和价值认识不足 | 第38页 |
·SA8000 标准及认证在我国企业实施困难的原因分析 | 第38-43页 |
·劳动力供求失衡是企业实施SA8000 标准的根本障碍 | 第39-40页 |
·高昂的认证费用及认证机构选择的困难 | 第40-41页 |
·中国传统历史文化及法律缺失 | 第41-43页 |
第四章 如何理性看待SA8000 标准对我国企业的影响 | 第43-49页 |
·SA8000 标准对我国出口企业的有利影响 | 第43-45页 |
·有利于外贸企业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 | 第43-44页 |
·有利于外贸企业加强对员工的保护 | 第44-45页 |
·有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,促进企业竞争优势的转型 | 第45页 |
·SA8000 标准对我国企业的不利影响 | 第45-49页 |
·易形成新的贸易壁垒,减少产品出口 | 第45-46页 |
·易带来企业成本上升,削弱产品竞争力 | 第46-47页 |
·易造成失业率上升,影响国民经济发展 | 第47-49页 |
第五章 加强SA8000 标准中国化改造的对策建议 | 第49-61页 |
·理论层面加强对SA8000 本土化改造的指标体系研究 | 第49-53页 |
·关于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综述 | 第49-50页 |
·探索适合我国国情和法律法规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 | 第50-53页 |
·政府层面积极引导并扶持企业通过SA8000 认证 | 第53-56页 |
·正确引导,加强宣传 | 第53-54页 |
·完善劳动法律,维护劳工权益 | 第54-55页 |
·制定各种优惠措施,扶持企业顺利通过认证 | 第55-56页 |
·企业层面积极应对SA8000 并培育自身核心竞争力 | 第56-59页 |
·理性认识SA8000 标准,树立新观念 | 第56-57页 |
·积极申请并取得SA8000 认证 | 第57-58页 |
·重新培育我国企业的竞争优势 | 第58-59页 |
·行业协会积极发挥第三方监督职能与作用 | 第59-61页 |
·积极推动企业通过SA8000 认证 | 第59页 |
·积极发挥行业协会与政府的联动效应 | 第59-61页 |
第六章 结语 | 第61-6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2-65页 |
致谢 | 第6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