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9页 |
绪论 | 第9-15页 |
(一) 乌日汀哆的历史渊源 | 第9页 |
(二) “乌日汀哆”的发展历程 | 第9-10页 |
(三) “乌日汀哆”的主要特征 | 第10-11页 |
1. “乌日汀哆”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征的独特演唱形式 | 第10页 |
2. “乌日汀哆”丰富多样的演唱技巧 | 第10-11页 |
(四) 乌日汀哆的相关研究 | 第11-15页 |
1.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2页 |
2.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2-15页 |
一、 “乌日汀哆”在内蒙古地区的现代传承 | 第15-19页 |
(一) “乌日汀哆”与现代内蒙古文化的融合 | 第15-16页 |
1. 社会进步拓展了内蒙古地区蒙古族音乐的传播空间与受众 | 第15-16页 |
2. 时代发展给内蒙古地区“乌日汀哆”注入了新的内容 | 第16页 |
(二) “乌日汀哆”在内蒙古地区的传承 | 第16-19页 |
1. 传承人现状 | 第17-18页 |
2. 专业院校传承人代表 | 第18-19页 |
二、 乌日汀哆在相关区域传承的可行性 | 第19-31页 |
(一) 蒙古族在相关区域的生态分布及音乐文化传承现状 | 第19-23页 |
1. 自然因素对乌日汀哆发展的影响 | 第20-22页 |
2. 社会因素对乌日汀哆发展的影响 | 第22-23页 |
(二) 乌日汀哆专业在内蒙古艺术院校的教学现状 | 第23-26页 |
1. 教师队伍来源多样化,教学形式多样化 | 第23-24页 |
2. 继承和传播相结合 | 第24页 |
3. 站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高度认识乌日汀哆的传承和保护 | 第24-26页 |
4. 重视思想教育 | 第26页 |
(三)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乌日汀哆专业对民族音乐教育改革的启示 | 第26-31页 |
1. 调整乌日汀哆专业培养目标,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| 第27-28页 |
2. 乌日汀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 | 第28页 |
3. 教学资源的改革 | 第28-29页 |
4. 乌日汀哆引入相关区域高校音乐学专业的有效策略 | 第29-31页 |
三、 对民族音乐传承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几点思考 | 第31-34页 |
(一) 教育与民族文化 | 第31页 |
(二) 民族高等教育在民族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| 第31-32页 |
(三) 社会、学校、家庭多种传承途径的有机整合 | 第32-34页 |
1. 学校教育的重任 | 第32-33页 |
2. 社会传承与家庭传承的作用 | 第33-34页 |
结论 | 第34-3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6-39页 |
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| 第39-40页 |
致谢 | 第4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