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题教育社区支持的协同教学模式应用研究
中文摘要 | 第9-10页 |
Abstract | 第10-11页 |
1 绪论 | 第12-17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2-13页 |
1.1.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教育发展的需要 | 第12页 |
1.1.2 信息时代学生学习发展的诉求 | 第12页 |
1.1.3 网络学习空间发展与实践探索需求 | 第12-13页 |
1.2 研究目标 | 第13页 |
1.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| 第13-14页 |
1.3.1 研究内容 | 第13-14页 |
1.3.2 研究方法 | 第14页 |
1.4 研究意义 | 第14-15页 |
1.4.1 理论意义 | 第14-15页 |
1.4.2 实践意义 | 第15页 |
1.5 研究思路 | 第15-17页 |
2 研究综述 | 第17-34页 |
2.1 相关概念界定 | 第17-23页 |
2.1.1 虚拟学习社区 | 第17-18页 |
2.1.2 专题教育社区 | 第18-19页 |
2.1.3 协同教学 | 第19-23页 |
2.2 研究的理论基础 | 第23-25页 |
2.2.1 学习共同体理论 | 第23页 |
2.2.2 协同理论 | 第23-24页 |
2.2.3 群体动力理论 | 第24-25页 |
2.3 研究现状 | 第25-34页 |
2.3.1 专题教育社区研究现状 | 第25-27页 |
2.3.2 协同教学相关研究现状 | 第27-34页 |
3 专题教育社区支持的协同教学模式构建 | 第34-47页 |
3.1 协同教学系统构成要素 | 第34-37页 |
3.1.1 施教者 | 第34-35页 |
3.1.2 受教育者 | 第35页 |
3.1.3 教学内容 | 第35-36页 |
3.1.4 教学活动程序 | 第36页 |
3.1.5 教学环境 | 第36-37页 |
3.2 协同教学开展过程 | 第37-40页 |
3.2.1 确定协同教学主题 | 第38页 |
3.2.2 组建协同教学团队 | 第38-39页 |
3.2.3 设计教学活动方案 | 第39页 |
3.2.4 组织开展学习活动 | 第39页 |
3.2.5 学习成果分享汇报 | 第39-40页 |
3.2.6 教学评价与反思 | 第40页 |
3.3 专题教育社区支持的协同教学模式 | 第40-47页 |
4 专题教育社区支持的协同教学模式实践应用 | 第47-85页 |
4.1 实验学校背景 | 第47页 |
4.2 第一次协同教学实践活动 | 第47-65页 |
4.2.1 协同教学活动开展(设计、实施) | 第47-63页 |
4.2.2 协同教学活动总结 | 第63-65页 |
4.3 第二次协同教学实践活动 | 第65-85页 |
4.3.1 协同教学活动开展(设计、实施) | 第65-83页 |
4.3.2 协同教学活动总结 | 第83-85页 |
5 模式实践应用效果分析 | 第85-100页 |
5.1 问卷调查 | 第85-92页 |
5.1.1 学生学习兴趣、态度 | 第85-86页 |
5.1.2 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 | 第86-87页 |
5.1.3 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影响 | 第87-91页 |
5.1.4 学生学习收获 | 第91-92页 |
5.2 访谈 | 第92-96页 |
5.2.1 对教师的访谈 | 第92-94页 |
5.2.2 对学生的访谈 | 第94-96页 |
5.3 过程性资料分析 | 第96-100页 |
6 开展协同教学活动的策略与建议 | 第100-105页 |
6.1 教师层面 | 第100-101页 |
6.2 学生层面 | 第101-103页 |
6.3 学校层面 | 第103-105页 |
7 总结与反思 | 第105-107页 |
7.1 研究结论 | 第105-106页 |
7.2 研究反思 | 第106-107页 |
7.2.1 研究不足 | 第106页 |
7.2.2 研究展望 | 第106-10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07-111页 |
附录 | 第111-127页 |
附件一 协同教学活动学生学习反馈调查问卷 | 第111-114页 |
附件二 访谈提纲 | 第114-115页 |
附件三 学生学习活动支架 | 第115-119页 |
附件四 学生部分学习成果作品 | 第119-121页 |
调查问卷 | 第121-123页 |
调查报告 | 第123-127页 |
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| 第127-128页 |
致谢 | 第12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