厦门卷烟厂一线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研究
中文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第一章 引言 | 第10-16页 |
1.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10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综述 | 第11-14页 |
1.2.1 国外研究综述 | 第12页 |
1.2.2 国内研究综述 | 第12-14页 |
1.3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| 第14页 |
1.3.1 研究目的 | 第14页 |
1.3.2 研究内容 | 第14页 |
1.4 研究方法与思路 | 第14-16页 |
1.4.1 研究方法 | 第14-15页 |
1.4.2 研究思路 | 第15-16页 |
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| 第16-24页 |
2.1 职业生涯理论概述 | 第16-20页 |
2.1.1 职业生涯的定义 | 第16页 |
2.1.2 职业生涯管理的定义 | 第16-17页 |
2.1.3 职业选择理论 | 第17-18页 |
2.1.4 职业生涯发展过程理论 | 第18-19页 |
2.1.5 职业生涯发展管理理论 | 第19-20页 |
2.2 激励理论概述 | 第20-21页 |
2.2.1 期望理论 | 第20页 |
2.2.2 需求层次理论 | 第20-21页 |
2.2.3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| 第21页 |
2.3 培训理论概述 | 第21-24页 |
2.3.1 科学管理理论 | 第21-22页 |
2.3.2 人本主义管理理论 | 第22页 |
2.3.3 人力资本理论 | 第22-23页 |
2.3.4 学习型组织理论 | 第23-24页 |
第三章 厦门卷烟厂一线员工职业生涯管理问卷调查 | 第24-30页 |
3.1 厦门卷烟厂发展概况 | 第24-25页 |
3.1.1 厦门卷烟厂发展历程 | 第24页 |
3.1.2 厦门卷烟厂总体情况 | 第24-25页 |
3.2 职业生涯管理问卷设计与调查 | 第25-30页 |
3.2.1 问卷设计 | 第25页 |
3.2.2 问卷结构 | 第25页 |
3.2.3 问卷指标信度检验 | 第25-26页 |
3.2.4 问卷指标效度检验 | 第26-27页 |
3.2.5 问卷发放与回收 | 第27页 |
3.2.6 样本基本描述 | 第27-28页 |
3.2.7 问卷总体统计状况 | 第28-30页 |
第四章 厦门卷烟厂一线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现状分析 | 第30-39页 |
4.1 存在的问题 | 第30-32页 |
4.1.1 员工职业发展机会小 | 第30页 |
4.1.2 员工自我认知模糊 | 第30-31页 |
4.1.3 员工培训形式化 | 第31-32页 |
4.1.4 职业发展通道狭窄 | 第32页 |
4.1.5 职业生涯规划存在不足 | 第32页 |
4.2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| 第32-39页 |
4.2.1 缺乏员工素质测评的技术与手段 | 第33-34页 |
4.2.2 职业通道的设计不够明确 | 第34-35页 |
4.2.3 员工培训体系亟待优化 | 第35-36页 |
4.2.4 职业信息系统欠缺 | 第36-37页 |
4.2.5 绩效考核机制与职业生涯管理不匹配 | 第37-39页 |
第五章 提升厦门卷烟厂一线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的对策 | 第39-53页 |
5.1 优化职业生涯管理 | 第39-46页 |
5.1.1 开设员工素质测评 | 第39-41页 |
5.1.2 设计职业发展通道 | 第41-42页 |
5.1.3 完善员工培训体系 | 第42-44页 |
5.1.4 加强员工职业阶段管理 | 第44-46页 |
5.2 职业生涯管理优化实施的保障 | 第46-53页 |
5.2.1 健全员工思想保障机制 | 第46-47页 |
5.2.2 建立完善的人才引进机制 | 第47-49页 |
5.2.3 完善企业配套管理制度 | 第49-51页 |
5.2.4 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 | 第51-53页 |
研究结论与展望 | 第53-5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4-56页 |
致谢 | 第56-57页 |
附录 | 第57-60页 |
个人简历 | 第60页 |